07

凝聚创新合力 擦亮幸福底色 ——我省推进职业健康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添怡

2024年06月11日

5月28日,当记者走进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时,瞬间被数十台八爪鱼一般的机器人所吸引,只见这些机器人“手舞足蹈”地挥舞长臂,为汽车吹扫、喷漆,穿梭其间。“我们公司全部取消了人工喷涂,整体自动化率85%左右,大大降低了人员接害率。”该公司安全保障部安全工程师王雪松说。

在前不久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健康企业建设优秀案例名单中,以一汽-大众为代表的省内10家健康企业荣耀上榜。这是我省加速推进职业健康工作,切实保护广大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劳动者的一大成果体现。

不仅如此,在省卫生健康委的牵头谋划下,我省建成吉林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信息化平台,在全国首创职业健康行政决策预警功能;基本实现“地市诊断,县区体检,乡镇康复”的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2023年以来,先后4次在全国职业健康相关工作会议上做经验介绍……

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就是保护生产力。站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新起点上,我省正走出一条以创新凝聚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新合力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高位统筹

因地制宜强化“四方”责任意识

我省是工业大省,涉及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矿、机械加工、建材、化工等领域。如何更好地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按照国家印发的“十四五”时期《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我省全面顶格落实并创新“自选动作”,省卫生健康委制定《吉林省职业卫生类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让监督执法更加精准;与省人社厅等部门联合制定《吉林省工伤预防费用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从长效机制和经费保障上促进各级职业病防治教育培训工作扎实开展。

一项项因地制宜、精准定位的政策法规,压实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四方责任,让职业健康工作在全省层层落实、步步见效。

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等生产工艺,涉及职业病危害因素56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约1.2万人……作为我国第一个按经济规模起步建设的现代化乘用车生产企业,一汽-大众加大自动化设备投入,持续创新完善管理措施,将职业病危害因素降至最低,近年来一直保持着零职业病例、职业禁忌人数逐年递减的良好记录。

穿过高度自动化的一汽-大众厂区,记者置身于公司焊装、涂装车间,听不到嘈杂的点焊声,闻不到刺鼻的气味。

“我们的冲压车间改造为封闭式管理,极大降低了噪声污染;采用无苯水性漆,降低原辅材料对健康的危害……”王雪松说,公司还将国家对苯系物接触者的血项监测标准“关口”前移,在达到公司预警值范围内时,便对工人进行提前干预管理,调离原岗位,全方位保障了工人的身心健康。

“目前,全省各地卫生监督机构均设置了职业健康工作科室、配备了执法装备,每个乡镇街道均设立职业卫生监督协管员,逐级落实监管职能。”省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处副处长朱德春介绍,通过强化日常监测和开展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2023年全省治理职业病危害企业1179家,全省矿山、冶金、化工等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用人单位7项主要治理指标完成率均达到91%以上。

创新驱动

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鼠标轻轻一点,涵盖全省职业病防治工作全口径的数据全部跃然眼前。5月27日,省职业病防治院副院长陈彬边操作边感叹道:“这在以前是完全不敢想象的事,过去都是手动录入全省职工的体检信息,一位职工的检查结果动辄就有上百项,单靠人工无疑是一项非常浩大、繁琐的工程。”

为解决这一难题,省卫生健康委依托吉林省职业病防治院,建成吉林省职业健康质量控制信息化平台,涵盖职业健康检查管理、专业人员培训管理等各项功能,目前信息数据已达上亿条。

“这个系统就像全省职业健康工作管理的中枢大脑,打通了相关部门的信息孤岛,实现全省职业健康管理各项业务信息‘一网通’。”陈彬介绍。

“过去,一些企业往往在职业健康损害问题出现后,才引起重视。质控平台信息联通功能上线后,监管部门能及时得到预警信息,更精准判断出问题的根本所在,方便追踪与管控。”朱德春说。

目前,我省建立的职业病及危害因素监测网络,覆盖了全省所有市州、县市区和严重职业病危害行业,提前预警和日常监测能力得到空前提升。近3年来,共为全省2823户企业免费提供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帮扶,为1.24万余名劳动者免费提供职业健康检查,较好地帮助推动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

在职业病治疗与康复方面,我省充分发挥省职业病防治院的龙头机构技术支撑作用,在各级疾控机构全部设立职业健康工作科室,4个市州成立了本级职防院,备案86家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建成11个康复站……初步建成职业病诊疗康复体系,为劳动者提供职业健康检查和尘肺病患者的就近免费康复服务。

加强引领

多措并举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国家法定的职业病有哪些?”“被诊断为职业病后该怎么处理?”……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期间,全省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机构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据统计,在近3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中,全省共出动宣传人员13481人次,开展主题宣传活动2424次,受众达110.1万人次。

面对个别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基础条件差、个人防护用品配备不到位、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情况,我省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全面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培训。近2年来,全省共培训职业病诊断医师1070人次,培训放射卫生人才33人次、监测和康复人才187人次,全面夯实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管理基础,有力提升了职业健康监管人员能力水平。

我省还通过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建设健康企业、征集职业健康优秀传播作品等措施,推进职业健康保护行动。2023年,全省共选出省级“职业健康达人”204人,有200家企业建设成为“健康企业”,其中10个被国家评为优秀案例。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关注和参与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

据介绍,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深化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着力推进职业健康监测提质增效,开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扩面、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职业病防治机构提质合规“三项”等行动,加速推动全省职业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