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范琳琳 王新

2024年10月25日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发挥着培养时代新人、传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高等教育如何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作为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要坚决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坚持推动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统一,着力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和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党委领导下的“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统一领导,要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领力、协同力、整合力和保障力,构建以“党建引领、纵向联动、横向协同、人才共育”为目标的“大思政”协同育人体系。要因时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学校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特点,打造党建+思政+实践育人创新+产教融合提升的“大思政”育人平台,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健全长效保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载体,更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要通过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设立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独立设置“大思政”实践课程、打造劳动教育教研室、定期组织召开“大思政”育人成效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发挥党建引领下的长效保障机制作用,培树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的育人理念,逐步实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日常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学院,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意见》要求,常态化组织学习贯彻党对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关要求,持续加强教师培养及实践教学投入。要积极搭建交流发展平台,通过开展集体备课、重点马院共建、思政课比赛选拔、青苗培优计划等方式,提升广大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全力建设一支符合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要求的优良教师队伍。

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育人模式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着力发挥学校党委的引领作用,关注校情学情,加强顶层设计,探索构建和完善思政课与专业课有机融合的“三行”思政课实践育人模式,即行为的课堂、行走的实践、行动的教育。要强化考评考核,全面考查立德树人的成效度、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实践过程的数字化、实践结果的公开化,以协同育人平台的高质量构建、作用的高效发挥,助力“大思政”育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升。广泛推广与学科建设、专业特色、工作特点高关联、深融合、强助力的实践育人模式,着力形成“党建+思政教育”新品牌,实现思政教育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根本转变,在“有意思”中让思政课更加“有意义”。

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思政教育作为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必须充分发挥高校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持续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不同体制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努力培育一批又一批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分别为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党委书记;长春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