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徐晓雪在进行绳编创作。 (资料图片)
绳为丹青,指下生花。穿引翻折间,或气韵生动的写意梅花,或生机盎然的春色满园,或惟妙惟肖的敦煌壁画人物,就在徐晓雪灵巧的手指下跃然呈现。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绳编项目传承人徐晓雪的手中,似乎一切设想都能“奔赴”现实。
但与活色生香的绳编作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晓雪布满老茧、皲裂变形的双手。“别看简简单单的几根细绳,编绳其实需要很大的力气。”面对记者的讶异,温柔娴静的徐晓雪眼中满是坚定,“非遗、绳编艺术的魅力给予了我巨大的力量,三十岁的脸、六十岁的手,这是绳编技艺赐予我的特殊‘勋章’。”
记忆·技艺:用线绳勾勒生活
说起与绳编结缘,徐晓雪永远忘不了刚刚接触绳编技艺时,婆婆的那句话:“绳编编的是人们对生活的希望。” 作为吉林省非遗项目绳编技艺的第三代传承人,徐晓雪的婆婆于红艳精通民间“打结子”“草编”及“柳编”等工艺,并对绳编艺术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正是在婆婆的口传心授下,徐晓雪一点一点地掌握了花结、绳编、草编等各种技法,成为非遗项目绳编的第四代传承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绳编艺术就是用线绳勾勒生活、记录生活,定格生活中的美好。”多年的绳编创作,让徐晓雪对这门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为了让绳编作品更贴近生活、更内涵丰富,徐晓雪把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都“编”进作品当中,赋予绳编作品以“生命”。“看蜜蜂采蜜、燕子春归,到田间地头看农作物蓬勃生长,在博物馆里观察精美文物……这些生活体验都会给我无限的创作灵感,也会给我的绳结作品增添新的生命力。”徐晓雪说。
“上古结绳以记事。最早的绳编,就是用作辅助记忆的工具。当你了解了绳编的这些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会对绳编艺术越发痴迷。”为了深度挖掘绳编文化,徐晓雪不断搜罗关于结绳的文物文献,研究各种结绳的含义,并复原一些古老的结绳技法,用老技法编织新作品,展现新时代生活,讲述新时代故事。斜卷结立体绳编巨作《建党百年》、展示吉林丰饶物产的“线索吉林”系列、反映地域乡土生活与民俗特色的“大美吉林”系列……观赏徐晓雪的绳编作品,犹如置身一幅幅时代民生图景中。徐晓雪说:“将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俗文化融入现代生活、体现当代价值,这正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独特魅力。”
创作·创新:让绳编艺术焕发新生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既是一代代人记忆与技艺的承续,更离不开一批批艺高人胆大的人才创新和引领。
“艺术的创新永无止境,绳编工艺进入新时代,我希望能积极开发出既能展现精湛民间手工技艺,又能被市场接受认可的新产品。”为让传统绳结艺术焕发出新的神韵,在制作上更加精巧细致,在设计上更加时尚动感,在应用上更好地走进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徐晓雪总是不断琢磨技艺的创新。她潜心钻研中国结技法,在传统中国结“九步法”的基础上,取百家之长,又增加了“绕”“衔”“编”等新技法。她不断地创新和发掘顺应当代审美需求的手打结绳制品,在已经掌握500余种传统花结技法的基础上,发掘复原古老绳编技法50余种,结合其他技艺创新开发出四海同心结、盛世乾坤结、并蒂同心结等新式绳编技法30余种。
在材料选择和颜色搭配上,徐晓雪同样不断创新,使绳编手工艺品更为灵动鲜活,焕发新生。传统中国结是以麻线、棉线、涤棉线等为主要材料,她在沿用古老制作工具及传统线材的同时,开发出适合当今流行的新型环保材料,并将珠宝玉石、金银器、木雕、文玩等与手工编织融合到线绳中,让绳结的形式从平面转向立体化,独具匠心地设计成为精美的手工艺品。“你看这个手链,改编之前,绳是绳、玉是玉,相互之间是捆绑,是依附。而我改编之后两者融为一体,自然灵秀。小野果在秋日的阳光下摇曳生辉,它们是大自然丰收的象征,也是生命的繁荣与活力。”随物赋形,徐晓雪通过巧妙构思,让绳结与其他传统手工饰件,彼此相映成趣。而在色彩的搭配上,徐晓雪不局限于以“大红”“大黄”为主的传统绳结色彩,对上千种颜色进行色调对比,设计出适合不同年龄段的色彩搭配,使中国结这一古老技艺展现出全新的风采。
传承·传播:让绳编走进千家万户
走进“搜绳记”工作室,“搜罗、汲取、创新、传承”八个字映入眼帘,这凝结着徐晓雪的坚持与梦想。自2009年创立“搜绳记”品牌后,徐晓雪更加以传承绳编技艺、传播绳编文化为己任,积极追求创造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推动我省非遗绳编项目的保护与传承。
非遗的传承发展离不开学、授、用、产、研等方面的系统性保护。徐晓雪深知,一项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能不能红红火火,关键在人。为此,她一边自己创业,一边收徒授艺,还开设公益培训课程,积极参加 “送文化进万家”“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先后在中小学、大学课堂以及社区场所,为学员作了近200场的绳编技艺培训。目前她已收徒700余人,帮助100多名学生在全国50余个城市成立了自己的门店或工作室。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加入绳编技艺传承,也让绳编项目帮助更多的人。她积极帮助山区的妇女创业,把印有“搜绳记”品牌的线材和图案及工艺要求,发给山区的女工,再收回作品集中销售,以此帮助她们提高收入。
为了能让绳编艺术走进千家万户,徐晓雪自学视频制作,通过抖音、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不断扩大绳编艺术的影响力、传播力,让更多年轻人喜爱上这门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艺术。她创建的品牌也先后在长春、深圳、东莞、广州、乌鲁木齐等城市建立门店,在北京、郑州、青岛、无锡、成都、南昌等城市设立景区代销点。目前,通过线上平台与线下实体同步推广,年接待客户10余万人次。
2019年,徐晓雪作为民间文艺家代表,随文化和旅游部及省文旅厅赴朝鲜平壤参加中朝建交70周年暨平壤新春艺术节活动,其作品受到朝鲜民众及在朝外国友人的一致好评。北京冬奥会期间,徐晓雪代表吉林非遗传承人到冬奥会现场编绳,面对国内外1700多家媒体和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徐晓雪大方展示独具吉林特色的绳编技艺和绳编作品。谈及非遗的推广,徐晓雪神情坚定,“能够用一条线绳牵起吉林非遗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的联系,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走近传统文化,令我觉得手中的线绳更加充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