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棚膜经济带来“好钱景”

本报记者 毕玮琳

2024年12月24日

舒兰市吉舒街道曙光村农民正在打包西红柿。 本报记者 毕玮琳 摄

室外寒风凛冽,舒兰市许多乡镇的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近年来,舒兰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棚膜果蔬经济,增加产业附加值,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真正做到了“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

在朝阳镇新旭村,记者看到蔬菜种植大户高翔正在大棚里采摘茄子,大棚外面的工人正忙着装箱,一张张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冬季,我种植了黄瓜、豆角、西红柿、辣椒等蔬菜。”高翔对记者说。他家的大棚蔬菜采用订单式销售,质量好,供不应求。

在新旭村,像高翔这样的种植大户还有135户。今年,新旭村共种植蔬菜109公顷,其中大棚320栋、日光温室155栋,种有黄瓜、豆角、柿子、茄子等品种,一年四季不间断供应,各类蔬菜年产1000万公斤左右,逐渐成为舒兰周边最大的蔬菜供应地,年产值近2000万元,人均创收3万元左右。

为确保蔬菜质量,新旭村成立了舒兰市朝阳川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40户种植户,进行统一种植、管理和销售,同时定期组织社员进行培训,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眼下,“朝阳蔬菜”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品牌。

吉舒街道曙光村党支部书记杨忠宇介绍,今年,全村种植西红柿大棚共86栋,其中温室大棚26栋,每栋面积约为700平方米,配套了滴灌、土温测试、可视设备,实现了现代化生产经营。曙光村同时还建有普通大棚60栋,其中长麻沟西红柿的销售一直供不应求,预计全年产值1100万元,带动长麻沟屯40多农户增收致富。

截至目前,舒兰市共有棚膜设施2916栋、2520亩,其中日光温室785亩,年产棚膜瓜菜3万吨,产值1.5亿元。现有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12个、家庭农场18个。其中,吉舒街道曙光村长麻沟西红柿、朝阳镇的黄瓜,法特镇的黄瓜、豆角,白旗镇的豆角、香瓜等已经形成地域品牌。随着大棚果蔬产业集群的逐渐形成,果蔬的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大棚果蔬种植产业赋能助力乡村振兴的模式在舒兰市已逐渐成形。村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足不出村就让腰包鼓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