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奏响冬日致富曲

2024年12月24日

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本报记者 王春胜 摄

本报讯(记者王春胜)近年来,白城市大力发展棚膜经济,通过坚持以农民为主体,采取典型带动、政策驱动、市场拉动等有效形式,促进农民增收,变农闲为农忙。

隆冬时节,在镇赉县领航农民种植专业农业合作社特色棚膜产业园区,一栋栋温室大棚排列整齐,棚内作物生机盎然,一枚枚饱满圆润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合作社理事姜文革告诉记者,头茬西红柿已经采摘结束,现在看到的是第二季西红柿。该合作社通过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熊蜂授粉等一系列先进技术,让这里的农产品质量更纯正。截至目前,头茬收益达40万元。在种植传统作物的基础上,合作社又从辽宁引进了结果快、周期短、效益高的西红柿进行试种,从目前看,西红柿长势非常好,经济收益会很可观。通过试种将这些成功经验和技术积累起来,并加以推广,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走进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栋栋标准大棚成方连片,棚内温暖如春、满棚翠绿,藤蔓、果蔬秧苗长势喜人,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据洮北区青山镇黎明村党支部书记崔志武介绍,黎明村大棚园区占地31万平方米,目前有草莓、西红柿、水果萝卜、车厘子、叶菜类等。园区一共有93栋大棚,其中冷棚45栋、暖棚36栋。

记者了解到,该示范园区落成后,还为周边农民提供了就业渠道。“我们到农闲的时候就到这里来干一些零活,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一点也不累。”青山镇黎明村村民赵金玲对记者说。平时园区长期用工在15人左右,临时用工年累计大约5000余人次。

近年来,白城市通过不断发展棚膜经济,推动休闲采摘、乡旅游玩有机融合,实行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模式,实现以园区促规模、以规模促效益,逐步成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了乡村多功能承载价值。目前,全市累计发展棚膜经济17.9万亩,累计建设30亩以上标准化棚膜园区105个,让棚膜经济成为稳固农业“压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