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发挥好新业态促就业的重要作用

王艺博

2025年01月15日

面对消费者日渐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收纳整理师”“宠物托管师”“陪诊师”“儿童成长陪伴师”等一系列新职业开始出现,吸引众多年轻人群的加入。

近年来,一系列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其中既包括创意策划、软件设计、在线教育等脑力劳动就业岗位,也有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体力劳动就业岗位。与传统业态相比,新业态具有更高的创新性、灵活性和增长潜力。特别是一些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深度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更多新元素、创造了更多新场景,促进新岗位、新就业形态不断涌现。

当前,劳动者自主择业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年轻就业群体更倾向从个人兴趣爱好出发,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特长的工作机会,同时也更重视身心健康、工作生活平衡以及在工作中能否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新业态的发展衍生出更多灵活就业、居家就业、兼职就业等新就业形态,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群体的个性化就业需求。

同时也要看到,新业态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短板,如劳动关系待明晰、社会保障待完善、平台监管待优化等问题,这就需要有关各方协同发力,共同解决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需要调整和完善现有政策,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创新社会保障体系,更好保障劳动者和消费者权益;平台企业要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经营主体和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协调,增加对从业者的人文关怀,推动形成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各行业要创新服务模式,创造更多新就业形态岗位。

新业态正在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和“蓄水池”。相信随着管理制度的不断健全和服务模式的持续完善,新业态必将对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产生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