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鞭炮与年 ——民俗专家曹保明的东北过年书

2025年01月29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首诗歌,诗中提到的年俗就是放鞭炮。

过年放鞭炮这种习俗是怎么来的呢?过去人们传说“年”是一种怪物,每到大年三十天黑后,怪物就会出来,骚扰人们平静的生活。古时人们就通过点燃竹筒,借由火焰燃烧所产生“嘭嘭”的响声来驱赶邪气与恶鬼,传说中“年兽”便是因响声而退避。受竹筒燃烧的爆炸声所启发,人们生产了爆竹,又称“鞭炮”。人们为了驱邪避灾、祈求平安与迎接新春,逐渐形成了放鞭炮的习俗,这也寄托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希冀。

过年燃放鞭炮是人们在告知生活,一个新的季节,一个新的起点开始了。

年由于有了鞭炮就显得更加充实,更加活态,更具韵味。

年由于有了鞭炮就联系起对生活的延续和对传统的传承。

鞭炮是过年的声音,也为人们的生活增色添彩。

所以,过年燃放鞭炮是北方民族的必有沁满年味儿的习俗。每到过年,老人就领着孩子去赶年集,把鞭炮买回家,等待着过年到外边去燃放。

鞭炮一响,年就来到,激发唤起的不仅是人们对“年”的深深眷恋,更是对生活红火、岁岁平安的喜悦和热爱美好祈愿。 (本报记者 郭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