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辽源市政协多措并举走出特色履职路

单秉林 胡俊超 本报记者 李抑嫱

2025年04月29日

发展文旅,既能提升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又能促进经济增长,绘就更美“诗与远方”。近年来,辽源市政协立足新方位新使命,履行政协文史工作“存史、资政、团结、育人”职能,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优势,将更好助力文旅融合发展作为重点履职课题,多措并举走出特色文史履职路,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凝聚政协之智 赋能鹿产业发展

辽源梅花鹿文化历史悠久。辽源市政协先后开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推进梅花鹿产业创新发展”调研;聚焦鹿文化遗迹保护利用开展专题协商,挖掘文化内涵价值,并融入农商旅及中医药健康产业;围绕东丰梅花鹿创投园项目建言资政,东丰县按照政协委员提案建议,在皇家鹿苑博物馆等项目中推出“人鹿互动”体验项目,增强游客对鹿文化的认知与喜爱。

提案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是广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重要途径。2023年,由辽源市政协领导联合全体住辽省政协委员报送的《关于促进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提案,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并评为年度好提案,“推进梅花鹿茸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等建议写入省委文件及政府工作报告。同年,通过民革中央“党派直通车”渠道,在京津举办招商引资大会,市政协牵头召开“全国梅花鹿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吸引3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商发展。在大会的推动下,华润集团东阿阿胶入驻梅花鹿创投园,与东丰县合作开发“皇家围场1619”项目,总投资10亿元,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5月投产。

发挥政协之长 深挖城市历史文脉

辽源因煤而立,煤矿文化是重要城市记忆。辽源市政协与长春师范大学联合编写《辽源煤矿通史》,建立“辽源煤矿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今年,围绕辽源市委“打造北部煤炭历史文化传承区”要求,将组织委员开展相关调研,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助力煤矿历史文化街区建设。

辽源市文体文史委深入挖掘整理历史文脉,在推出《辽源文脉——东北小上海工业发展史料汇编》后,2024年又推出《辽源文脉——辽源京剧历史记忆》,获社会各界一致好评,相关书籍被发放到文旅企业。同时,与辽源市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职业院校思政课程中贯穿红色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在大中小院校推广应用,助力红色思政教育。

针对城市建设缺乏文化内涵与特色元素问题,辽源市政协启动“在城市建设中厚植地域特色文化和历史元素”有关调研,调研组开展实地踏查,并赴济南、淮安、扬州考察学习,参与委员提出多项对策建议,形成的专题调研报告成果被市文旅局、城建局在多个项目中采用。

展现政协之为 守护东辽河生态

东辽河是辽河上游干流之一。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及辽源市委、市政府将东辽河生态综合治理作为重点工作。辽源市政协围绕源头生态保护治理,持之以恒推动“文化+生态”履职活动,连续多年组织委员开展“委员看变化”活动,调研协商生态环境,形成“流域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等协商议政成果。

今年1月,辽源市政协领导联合全体住辽省政协委员递交了《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利用东辽河吉林段历史文化的建议》联名提案,提出开展历史文化溯源研究、擦亮文化品牌 IP、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做好沿岸城市协同联动发展等建议,并将“深入挖掘东辽河源头文化,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及年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议题开展调研协商。如今,东辽河源头生态恢复治理成为全国典范,真正实现了“让人民群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从“皇家鹿苑”到红色热土,从工业遗产到生态绿洲,辽源市政协用智慧与行动诠释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同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