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艾斯克机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总能看到一个穿梭于精密设备与工具之间的身影,时而俯身观察机械运转,时而与团队成员热烈探讨技术难题,他就是研发试制组组长、钳工一级技师刘志。34年来,他以匠心为笔,在一线岗位上书写着属于劳动者的精彩华章。
2005年国企改制,刘志来到吉林省艾斯克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担任预冷机班组长。从收割机模具制造转战机械设备加工,面对制造领域的巨大转变,他没有退缩。白天,他扎根车间,在实践中摸索新领域的门道;夜晚,他挑灯夜读,进修机械设计与制造大专课程。凭借扎实的理论学习和不服输的韧劲,他将所学知识大胆应用于实际生产。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他带领团队成功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大容量预冷机、皮带分选系统和直线型线上称重系统,填补了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唯有不断学习实践,精益求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不断攻克新的难题。”这是刘志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一直践行的准则。我国禽类掏膛线开发起步晚,技术长期依赖进口。2009年,公司启动“肉鸡自动掏膛线”研制项目,刘志临危受命,担任制造班组班组长,负责各设备的加工制造和工艺编制。
面对复杂的技术难题,刘志带着团队一头扎进研发工作。为攻克核心部件技术难关,他们自主设计制造了几十套工装模具。其中,部分模具形状复杂,焊接难度堪称行业难题。刘志没有被困难吓倒,带领团队反复尝试,一次又一次调整焊接参数,在车间日夜奋战。最终,他们突破了列入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2021年版)》的自动掏膛、自动分割、产品在线检验3项“卡脖子”技术,获得多项发明专利,让国产自动掏膛线使用寿命超过国外同类的进口设备。
2011年,刘志和团队迎来了高光时刻——第一条国产白羽肉鸡“自动掏膛线”研制成功,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高端食品机械设备对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次年5月,国内首条L-10000型大型肉鸡自动掏膛成套设备推向市场,在业界引起巨大轰动,吸引了国内外同行的目光。此后,刘志并未停下探索的脚步,不断积累现场数据,深入研究影响设备性能的关键点。如今,经他调试的自动掏膛线生产速度从10000只/小时提升到12500只/小时,平均3.47只/秒,占据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达到国际同类机型的最高水平。
随着刘志在行业内声名远扬,不少其他地区企业向他抛出橄榄枝,承诺给予丰厚待遇,但他都一一婉拒。目前,他主动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责任,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技术工人。在他的指导和带动下,一批新时代高技能人才迅速成长,为企业和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刘志先后获得两项国家发明专利、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机械工业劳动模范”“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工匠”“吉林省技术能手”“吉林好人”等称号,以及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