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题中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用廉洁文化滋养身心”。高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担负着提高广大青年学子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素质的重任。新征程上,必须站在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高度,将廉洁文化建设融入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各方面全过程,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和育人环境,为培养具有廉洁人格的时代新人提供重要保障。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不想腐的自觉,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党中央高度重视廉洁文化建设,强调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党自我革命必须长期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些都为新时代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清廉育人环境、构建精准高效的廉洁文化育人机制指明了理论和实践方向。高校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担负起廉洁文化建设的政治责任,落实好一体推进“三不腐”要求,把廉洁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全面从严治党整体布局,持续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走深走实。
深化理论武装,筑牢廉洁思想防线。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广大高校应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遵循师生身心特点和成长发展规律,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理论学习活动。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扩大)学习会、干部培训班、警示教育大会等活动,面向领导干部开展以红色廉洁文化为核心的集中性教育;依托岗前、课前培训等,面向教师开展以“四有好老师”为核心的实践性教育;立足新媒体矩阵、思政课程、校园文化活动等,面向学生开展以传统廉洁文化为核心的多样性教育;以党员发展培训班、主题党日活动等为载体,面向师生党员开展以党的纪律建设、党的作风建设为核心的系统性教育,进一步增强理论学习质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广大师生对廉洁文化的理论认同和行为遵循。
推动品牌建设,涵养崇廉尚洁时代新风。当前,高校廉洁文化供给矛盾已由“够不够”转向“好不好”。各高校应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发展现状,构建科学系统长效的教育机制,打造独特的廉洁文化品牌。要深挖校史文化、学科特色中的廉洁元素,将其与校园景观、课程思政等有机融合,打造特色廉洁文化符号,利用新媒体矩阵及音乐党课、微电影等教育形式和载体,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讲好“开学第一课”,将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以故事的形式融入课程中,深化廉洁文化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一脉相承的思想共识。建立师生共建、家校共育的长效机制,引入品牌评估体系,在进一步提升全员育人参与度的同时,持续增强廉洁文化品牌的吸引力、感染力与引领力。
强化融合协同,激发廉洁文化建设新活力。高校党委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解决高校发展的具体问题、深层次问题结合起来,与教育改革、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结合起来,引导师生加强对世情、国情、教情、校情的分析研判,将廉洁文化深度融入校风、学风、教风建设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要教育引领广大师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内和国际的结合上深刻认识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使之成为促进高校中心工作、推进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重要推动力。积极构建协同机制,凝聚廉洁文化建设合力,不断强化廉洁文化方面的交流研讨,探索打造廉洁文化教育联盟,厚植育人净土。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应主动加强与地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联动,按照上级部门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定期报送建设情况,形成标准统一、协同联动的建设矩阵,全力推动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和廉洁文化建设工作落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