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创先争优,注重全过程帮扶,为残疾人提供全面培训与就业支持,多种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助力他们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共同构建包容性社会。
强化政策引领,分类分层施策。该中心会同税务、财政等部门积极落实残疾人集中就业税费优惠和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充分利用残疾人按比例就业保护性政策,推动用人单位开发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力支持辅助性就业模式,引导打造“善满家园”烘焙坊、“逆根草”助残工坊、“维纳斯”手工工作室等辅助性就业地方品牌,全省建立76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已安置1000多名需要特殊帮扶的残疾人。培育“美丽工坊”试点项目18个,带动500余名残疾人妇女增收;根据部分残疾人身体条件,促进残疾人新业态新就业。联合“京东”“圆通”“喜马拉雅”等平台企业打造残疾人网络就业联盟,支持残疾人开设快递驿站,开发云客服、新媒体运营、无人机测绘、数据标注和手游开发等新职业岗位,“圆通助残”项目帮扶已开设184家圆梦驿站。协同出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开展残疾人公考培训,响应省委号召组织实施高校残疾人留吉就业创业专项行动,走访拓岗开发高质量就业岗位,召开毕业生专场招聘会。
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就业创业。该中心以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横向与省人社厅、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厅等部门加强密切协作,纵向对全省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加强业务指导,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网格式工作机制。培育构建高素质人才支持机制,全省每年投入1000余万元资金落实扶残助学金政策,每年可资助近3000名残疾人和困难残疾人子女提升学历。出台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创业就业扶持政策,每年资助扶持一批优秀创业带头人。与中国联通吉林省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残疾人办理超低资费残疾人专属通信卡20万张,每年为残疾人节约资费2000余万元,有效促进残疾人数字素养提升,推动实现网络就业创业。深入开展“残疾人就业宣传年”等特色宣传活动,持续挖掘残疾人典型,打造“吉兴”残疾人网络创业品牌,通过中央、省级媒体和省残联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两个300多万粉丝的“吉林残联”“吉善助残”视频政务号,大力宣传模范代表事迹,激励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自尊、自信、自立。
完善保障体系,优化服务水平。有效利用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开展信息统计和横向数据比对分析,针对性优化残疾人就业帮扶政策、服务手段,全面推动高效办成残疾人服务“一件事”落地落实,办事跑动由至少5次减少至“最多1次”。推动实施残疾人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期间,全省每年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残疾人达1.6万人次,新增残疾人就业0.8万人以上。统筹资源打造吉林省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组建创业就业专家库,开展创业服务交流活动。目前,入驻项目已有20余家。在全省支持培育88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吸纳残疾人创业团队226个,有效开展创业指导、注册服务、专家支持、资源对接等服务。会同人社厅、商务厅等部门举办吉林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创新大赛,吸引300余个创新创业项目,1000多人积极参加,助力多个项目提升,部分项目在国家级大赛中荣获高水平名次。
“我们将继续以创业促就业,引导残疾人把握新机遇,通过多措并举,全面提升残疾人创业就业竞争能力,促进残疾人高质量充分就业。”吉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