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吉林大学引才育才工作综述

本报记者 张鹤

人才,从来都是大学发展的核心资源。近年来,吉林大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和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紧密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任务,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师资队伍,初步构建起具有“吉大特色”的人才雁阵格局。吉林大学国家级人才从2015年底的172人次增长到现在的380人次,人才数量实现倍增。

2006年,在日本大阪市立大学从事超快光学研究的陈岐岱回到吉林大学。如今多年过去,回想起当时的决定,陈岐岱说:“我研究的是超快光学方向,在国际上是重要、前沿科研方向,而一流的科研需要的是一流的设备,但这些设备十分昂贵。吉大当时的经济状况比较严峻,却仍然从有限的经费中挤出1000万元,支持建立了超快光电研究中心,我一直铭记在心。”

就在不久前国家自然科学奖的评选中,他与团队4名成员共同申报的特种光电器件的超快激光微纳制备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此项研究成果形成了特种光电器件超快激光制造的新技术体系。

陈岐岱正是吉林大学人才引进工作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吉大进一步强化“与其引人才,不如请人才”的思想和行动共识,将“筑巢引凤”与“以才引才”并举,充分发挥学科学院引才主体作用,举全校之力发现、挖掘和引进海外人才、兄弟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溢出人才,用好、用足、用活人才引育的相关政策。在各项举措支持下,吉林大学人才集聚效应不断释放,“请才”工作卓有成效。

此外,吉大首批5个试点学院推出了与世界接轨的准聘长聘制度,有效地改善和突破了地域学缘结构单一等现象,增强了学校人才引进的吸引力和国际影响力,为一流学科建设单位加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共引进准长聘系列教师67人,其中长聘教授9人、准聘教授21人、准聘副教授22人、助理教授15人。在试行的两年时间里,准聘岗位教师已有3人获得国家级人才称号。

“外在输血”与“内部造血”相得益彰。

白雪是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名80后青年教师,曾在葡萄牙和澳大利亚深造。2018年,她成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白雪表示,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的“金种子”工程。

“金种子”工程是吉大在该学院青年人才培养方面实施的一大创举。从2014年起,已先后送出多批科研潜质好的青年教师到国外顶尖研究团队深造,让他们在国际学术高地上开阔视野,快速提升研究能力与水平。工程实施5年来,成果显著,学院迎来了青年人才队伍培养的黄金一代,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

如今,这一工程早已在全校推广开来,吉林大学正式启动实施了“培英工程计划”,每年遴选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对话能力、有实力冲击国家重要人才项目或重大科研项目的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外顶尖大学从事前沿研究。为每人每年提供50万元研修资助,入选青年教师研修期间的基本工资、津贴和社会保险等待遇不变,教学工作量全部减免。截至目前,该计划已推选两批共48名优秀青年教师,其中14名教师已获国家级人才项目支持,8名教师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进入会评。

同时,吉林大学还构建起“匡亚明/唐敖庆学者”人才体系,设有“青年学者、英才教授、领军教授、卓越教授、杰出教授”5个层次岗位,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渠道开展聘任,弱化“人才称号”和“身份”,突出标志性成果,强调实质贡献。2020年度首次聘任673人,2021年度拟聘144人,真正实现“成就贡献相当,薪酬待遇相近”。

为了更好地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在营造人才干事业的良好氛围、加强人才软环境建设上,吉林大学近年来下足了功夫。

学校建立起“校领导直接联系人才”制度,出台《吉林大学高水平人才医疗服务保障实施办法》《吉林大学高层次人才公寓管理办法》,在周转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和医疗健康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服务保障体系。

此外,省委、省政府还为吉林大学人才的“引育用留”提供了有力保障,实施了“长白山人才工程”高端人才项目,推出“吉林人才政策2.0版”,落实了“吉享卡”“吉健卡”等个性化和普惠型人才服务保障举措,惠及学校近600位专家。

只要想干事,就能在这里放开手脚,大有作为。如今,吉大上下已经形成了一股尊重人才、帮助人才、共同进步的大好风气。在不断涌现的人才的努力下,吉林大学必能乘风破浪,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助力添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