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罐头

赵宗彪 图/文

罐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是稀罕物。它是探望亲友、慰问病人时最体面的礼物。铁罐的少见,多是玻璃瓶装的,圆鼓鼓、矮墩墩,洁白的荔枝、橙黄的桃肉、丝络清晰的橘瓣、带上小麻点的梨片,都从液体里透着光亮,显得一清二楚。我们也知道,那里面黏稠的是真正的糖水,是白糖溶化的,非常甜,完全不同于加在馒头里骗舌头上当的糖精,多看几眼,都会流涎水。

在食盐、白糖、布匹、火柴、肥皂、煤油等生活用品都需要票证的时代,过年时拜岁、相互之间送礼,无非是馒头、粽子、麻糍等食品,容易置办。而平时谁家有人生病,知道了总得去探望,拿什么东西去,颇费周章。

平常探望病人,伴手礼多是一斤红糖。店家会以厚厚的稻秆制作的粗纸包扎,下宽顶窄,远望如箕斗状,上面压一条红纸片,麻绳四方扎紧,如清代的红顶官员,很是威风。不拈手,都以为有两三斤的重量,十分体面。后来时兴了白糖,包扎也新式了,直接倒进一斤装的纸袋中,将上面长出的纸向内折盖,再用白色的尼龙细绳捆紧,非常结实。它价格比红糖贵三分之一,但包装后的体积,看上去只有红糖的三分之一。老派的农民,还是习惯于买红糖送人。这不仅因为钱,还因为前者更好看、更气派。年纪大一点的人,恋旧,坚信红糖的营养更好。

相比于白糖和红糖,罐头则更时髦、更有面子,显得被探望者也更重要,或是重症患者。如果医生告诉家属:这个病是没办法了,他想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吧!这时候,病人家属十有八九会去买罐头。亲友知道了消息,一般也都送罐头。有些病人知道亲友都送罐头了,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反而吃不下了。

有的人心情开朗,知道无药可救后,反而放下心来吃。一吃二吃,吃了几十个罐头。大家都说,他真是值了。

有的罐头送来送去都舍不得吃,结果过了期。但是,也照吃不误,也没听说过谁吃罐头吃坏肚子的。可能是,即使吃坏了,也不好意思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