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气势如虹。
2021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等诸多不利因素,吉林市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为加快实现新时代吉林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高位谋划 勇开新局
吉林市致力于顶层设计,科学谋划发展思路,确立“四六四五”发展战略,以思想破冰引领高质量发展破题开局。
实施产业链招商引资行动,党政“一把手”带头、“四大班子”全员上阵抓招商、抓项目,总投资339亿元的中油吉化转型升级项目落实到位;建龙150万吨焦化、天池钼业日处理2.5万吨钼矿石等39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启动实施长吉结合片区“三横三纵”重点区域六大工程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12个合作项目……
全力打造“六大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全国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全国唯一省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碳纤维原丝、大丝束碳丝产能稳居国内首位,以华微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蓬勃发展,初步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突出做好乡村旅游、家庭农场、肉牛养殖三篇文章,长吉结合片区成为国家首批、东北地区唯一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工业发展 势头强劲
工业发展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先锋”。2021年,吉林市规模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700亿元,同比增长22%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7%。
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赛道”上,重点企业彰显担当,展现更大作为。吉林石化、建龙钢铁、吉林化纤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稳中向前,起到中流砥柱作用。
以吉林石化为代表的传统化工企业持续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密度聚乙烯和低密度聚乙烯、丙烯腈、甲甲酯等一批创效能力突出的优势化工产品提高产能,提质提效。与此同时,全市工业经济数字转型成效明显,创优营商环境助推了工业经济行稳致远,依托大数据搭建的“吉林市产融合作服务平台”实现高效线上产融对接;在“工业服务专项攻坚”“千人助万企”“精准帮扶重点企业”“工业专项行动”等活动中,通过破解难题,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项目引领 投资增速
2021年,吉林市围绕“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建立“十四五”重大项目库,筛选出总投资6325亿元的268个项目,组织重点推进,掀起四轮项目建设热潮。
隆冬,中德工业园、150万吨焦化等项目启动基础施工,1.5万吨碳纤维等项目持续运转,施工场面如火如荼;早春,OMG海洋文旅综合体等7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92亿元,项目建设焕发勃勃生机;初夏,华微电子先进功率器件封装基地等60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89亿元,项目如雨后春笋拔节而起;仲秋,56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222亿元,建设成就硕果累累。
2021年1至11月,全市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93个,总投资1655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201个,总投资6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
县域经济 合力推进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乎城乡共同富裕。2021年,吉林市各县(市)充分发挥优势,各显神通,互补共赢、齐头并进。
永吉县入选全国首批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县;磐石市再次入选“全国中小城市投资潜力百强县市”;蛟河市在全国384个县级市综合信用排名中位列第37名……各县(市)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推动了吉林市县域经济发展壮大。
永吉装备制造、舒兰钼资源开发、磐石金属冶炼、蛟河石材加工、桦甸食品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园区建设提速,并有部分项目实现达产。项目引擎拉动,高质量发展各具特色——磐石市成为东北最大的钢管生产基地。舒兰市被授予“中国生态稻米之乡”称号,蛟河市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产销供一条龙、技农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已经形成……
就业服务 多措并举
2021年,吉林市就业服务多措并举,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依靠在种养殖、家庭服务等10余个行业创建的35个劳务品牌,吉林市搞好有组织劳务输出。培育的“吉林大米农技工”和“长白山菌类园艺工”,被人社部命名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吉林市公共就业服务加快融入“互联网+”时代,建设了一网、二端、三平台、四系统,求职者只要点一点,就能享受到公共就业服务。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登高望远再出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勇担光荣时代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再创老工业基地新辉煌。”振兴路上,吉林市人民携手奔跑、同心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