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专刊

“十四五”开局吉林省残疾人工作实现新跨越

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实施产业扶持项目,为残疾人发放生产资料。

残疾儿童接受康复训练

我省运动员在比赛中

我省运动员登上冠军领奖台

吉林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创新大赛现场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关键时期,也是残疾人事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2021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残联的有力指导下,全省各级残联以高质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为切入点,以保障服务残疾人民生福祉为着力点,以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为落脚点,坚持兜底与扶持并举、保障与发展并重,残疾人生活品质进一步提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凝聚合力 融入大局 “残联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万村残疾人行动”创新开展

省残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主动融入全省乡村振兴大局,创新性地开展了“残联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万村残疾人行动”。“十四五”期间,以加强村级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提高农村残疾人服务能力为突破口,实现村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残疾人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两个“全覆盖”,并在全省行政村普遍设立村残疾人协会综合服务站,全面提升为农村残疾人服务水平。省残联还会同乡村振兴等9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巩固拓展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14项具体工作措施。全省各级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凝聚合力,集聚资源,不断强化各项聚民气、顺民意、助民力、暖民心、察民情的助残举措,受到广大农村残疾人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无障碍改造聚民气。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省残联聚焦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薄弱问题,计划用五年时间对全省近万个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2021年为2089个与残疾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村部、村民服务中心、村活动室、村医务室、村残协等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和3938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

康复进村顺民意。为加快补足农村残疾人康复服务短板,省残联对准农村残疾人康复需求,为全省829个巩固脱贫成果重点村配置的康复器材已投入使用,有5526名农村残疾人得到足不出村的、可持续的康复训练。继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帮助残疾人就近就便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全省共有8.4万名农村残疾人享受了医疗康复、康复训练、辅助器具适配、支持性服务等基本康复服务。

智志双扶助民力。各地残联坚持调动广大农村残疾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引导农村困难残疾人树立“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观念,通过实施农村残疾人产业扶持项目,促进残疾人增收。全省全年共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扶持1.26万名农村残疾人发展生产实现增收。对农村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共9551人(次),3571名农村残疾人实现了就业。

兜底保障暖民心。全省各级残联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把残疾人作为民生保障的重点人群,不断强化兜底保障措施,确保民生政策对残疾人全覆盖。目前,已有29.85万残疾人纳入低保,3.8万人纳入特困供养,28.8万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2.85万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7.7万重度残疾人由政府代缴城居保。2021年,省级投入资金1175万元,为9000多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补贴。

监测预警察民情。省残联积极协调省乡村振兴局等部门把残疾人作为防返贫监测重要人群,做好残疾人防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农村残疾人信息核实、落实农村残疾人帮扶政策等工作。全省现有边缘易致贫残疾人2111人、脱贫不稳定残疾人2495人、突发严重困难的残疾人176人,全部做到“一户一策”。全省脱贫残疾人总数为95329人。

拆除藩篱 有爱无碍 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惠民生

作为当地残疾人专职委员,敦化市秋梨沟镇的肢体残疾人吕桂娟经常要到村服务中心为残疾人办理业务,谈起村部的无障碍改造工程,她非常高兴地说:“现在残疾人来办事方便多了,我也能更好地为村残疾人服务了。”而在江南镇上石村的肢体二级残疾人朱连芹家里,新改造的低位灶台、低位橱柜和浴室让她赞不绝口:“我非常满意,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残联,现在我自己能做饭洗澡了,日常生活更方便了,家里人的负担也减轻了!”这是吉林省开展农村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的一个缩影,也是全省残联组织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生动写照。

学思践悟,着力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省残联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十四五”期间,对全省所有行政村残疾人服务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为5.5万户有无障碍改造需求的残疾人家庭实施改造。省委、省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21年将“为2000个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和20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纳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实事。省残联将其作为重点,列入“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全力推进,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推进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工作现已走在全国前列。

实干为民,解决农村无障碍环境痛点。聚焦农村残疾人出行难、做饭难、如厕难、洗澡难等问题,按照动态更新数据比对,各地残联扎实前期入户调查,精确筛选出符合改造条件的对象,并充分考虑和听取当地村民和受益残疾人意见,对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按照无障改造标准进行设置坡道,安装抓杆、扶手、低柜台服务窗口等无障碍改造;对残疾人家庭则进行地面平整及坡化、房门改造、厨房改造、电器开关降位、安装马桶、座便椅、沐浴椅、淋浴器、扶手,安装闪光门铃等无障碍改造,有力保障农村残疾人享有更多的公共服务。

守正创新,无障碍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我省在全国范围内首开先河,全面开展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得到中国残联领导和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7月下旬,中国残联副主席陈国民、吕世明到吉林省调研,对吉林省残联开展的村级残疾人服务场所无障碍改造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吉林省残联在各级残联融入乡村振兴大局中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为全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范例和样板,属全国首创,可以向全国推广。”省残联全力抓好落实,持续推进无障碍建设工作新格局。

数字助力 转型发展 网红经济拓宽残疾人创业就业新渠道

刘兆国是一名肢体残疾人,在延边州敦化市经营着一家农民合作社,木耳、杂粮等主营产品素以品质高、口感好闻名,根本不愁销售。但在疫情影响下,产品的滞销让刘兆国急得团团转。当地残联了解这一情况后,帮助他在淘宝、拼多多、快手等多个平台注册账号,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在参加省级培训后,刘兆国还多次参加省残联组织的直播展示展销活动,推销他生产的煎饼等产品。现在,合作社不仅成功走出疫情影响的困境,还成功对接了新资源拓展了新渠道,“养生煎饼”也已畅销全国。

一年来,吉林省各级残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现新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将网络创业就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新领域、新形式,引导和扶助更多残疾人借助网络平台成为创新创业主体,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加入这个大潮,实现着自己创业就业的梦想。

在培育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开展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壮大残疾人“网红”队伍。省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和省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引导性开展残疾人“网红”培训,传授专业技能。2021年,全省各级残联对9000多名残疾人开展培训实训,依托网络实现创业就业残疾人达5000多人,并带动一大批有志于网络创业的残疾人参与其中。

在推介特色品牌和产品上下功夫。积极对残疾人经营的特色品牌和产品开展宣传推介,扩大影响范围、提高知名度。省残联通过打造全省残疾人产品(作品)和非遗文创产品库,将优质资源推荐至“京东”“电商云仓”等平台,支持残疾人企业通过跨境电商接入全球流通。同时,通过粉丝量近310万的“吉林残联”快手政务号、317万的“吉善助残”快手政务号积极宣传和推广我省残疾人经营品牌和产品,进一步扩大了品牌影响力。

在搭建创业平台上下功夫。省残联紧跟网络时代要求和残疾人迫切需求,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残疾人网络就业创业孵化基地,为残疾人提供各项帮助和服务。现全省各地已建成残疾人网络创业孵化基地60多个,直接吸纳300多名残疾人就业,形成了省、市、县三级残联组织联动局面。2021年10月,首届残疾人网络创业创新大赛成功举办,几百名残疾人选手参加了短视频制作、网络直播带货、非遗文创和无人机短视频制作等项目比赛,成功推动了网络技能人才的培养,全省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成果得到全面展示。

在提供政策支持上下功夫。省残联会同省发改委等16部门出台了《关于扶持残疾人自主就业创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激发了残疾人投身电商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021年4月,省残联会同省商务厅共同发起“残疾人网络创业专项行动”,对残疾人网络创业给予支持。同时,着力培育“吉兴”残疾人网创品牌,建立优秀残疾人网红“矩阵”,逐步形成集群效应,成功打造百名残疾人“网红”。在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展示交流活动期间,“吉兴”残疾人网创红人品牌吸引了各省参展商纷纷驻足、交流,受到了广泛好评。

在营造发展环境上下功夫。谋划实施了一系列实招、硬招,确保残疾人网络创业就业起步顺、发展稳、后劲足。与省联通公司开展战略合作,向从事网络创业的残疾人提供低资费的手机通信卡,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为残疾人捐赠“免费设备+直播套装+优惠流量套餐”网络创业套餐服务包,助力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同时,将全省残疾人“网红”统一组织起来,形成团队优势,配合进行政策指导、支持服务。如今,“东北养牛哥”付彦臣、“煎饼哥”刘兆国等残疾人“网红”已小有名气,“关淳老酒”“久丽日用品”等吉林省残疾人特色品牌和产品在国内甚至国际上站稳了脚跟、闯出了名气。

残健融合 平等共享 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服务取得新成效

晓晓出生于长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在接受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发现有听力障碍。父母带着她到各大医院求诊,得知重度听力残疾最有效补偿方法是植入人工耳蜗,20多万元的植入手术费用让晓晓的父母犯了难。当地残联了解到晓晓的情况,及时向家长讲解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按程序申请康复救助后,晓晓顺利地实施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重建了听力功能。术后康复训练不可忽视,户籍地残联又将她转介到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进行了3年多的术后听力和语言功能训练。因为晓晓干预及时、有效,现已进入普通义务学校上学,不仅能清晰地辨识各种声音,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还多次参加朗诵、艺术展演等比赛并获奖。

在0-6岁的黄金抢救时期接受康复,多数残疾儿童都能显著改善功能。为了让更多像晓晓这样的“折翼天使”重新飞翔,省残联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牵头省卫健委等6部门修订了《吉林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细则》,切实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权益,全省有3363名提出申请并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得到康复救助。

受理救助申请,突破实现“省内跨县通办”。以群众所想所需所盼为出发点,我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可以通过户籍地残联、居住地残联、信息化服务平台、定点服务机构代办等多渠道提出申请。省残联实行每周2次的监控督办,对7个工作日内未完成申请审核的县级残联进行提醒,缩短了申请环节的流程和时间,减少了家长的往返奔波,提高了社会的认可度和满意率。

统筹规划机构,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服务供给。为方便残疾儿童就近就便得到康复训练,我省下放了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准入认定权限,由各地政府规划布局,残联牵头相关部门组织本地定点服务机构的准入认定工作。全省分级管理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服务机构63家,涵盖了政府举办和社会力量的各类别康复服务机构,残疾儿童监护人可以就近自主选择服务机构。

扩大救助范围,增加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福祉。根据残疾儿童需求和家长意愿,我省取消残疾儿童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增加了视力残疾儿童的救助内容和补助标准;保障多重残疾儿童在最高补助标准内有侧重地接受综合康复训练;规定定点服务机构不得再收取基本康复训练目录内费用,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我省的救助标准在东北区域相对较高,增强了残疾儿童家庭的获得感。

提高康复技能,助力残疾儿童康复提质增效。我省组织63家残疾儿童(训练类)定点康复服务机构开展政策和业务培训,学习新出台的6个类别残疾康复服务规范,交流各类定点机构的康复训练技能和管理方法,研究探索提升康复服务质量的新举措,培育优秀的残疾儿童康复骨干队伍,保证残疾儿童接受规范、安全、有效的康复评估和训练。

逐梦残运 谱写荣光 全国残特奥会吉林代表团实现新突破

2021年10月,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在陕西举办。我省运动健儿披荆斩棘,以残运会项目22金9银17铜、特奥会项目22金24银18铜,奖牌总数112枚,打破4项全国残运会纪录,残运会大众项目全国金牌榜第一位的优异成绩,创造了我省残运会和特奥会参赛史上的最好成绩,实现了新的突破。

奋勇拼搏,尽展吉林残疾人时代风采。成绩来之不易,每一次顽强挑战,都映照着残疾人运动员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三秦大地上,年仅16岁的小将曲绘铭拼尽全力平衡着运动神经受损的半侧身体,在田径赛场奋力奔跑跳跃,收获了吉林代表团首枚田径跳远金牌;从5岁起就进行乒乓球训练的王博,经过数轮激烈交锋,终偿夙愿勇夺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也实现了吉林残运乒乓项目二十载金牌零的突破;曾获残奥冠军的付彦龙在锁定标枪项目金牌后仍然连续刷新着全国纪录,引得现场观赛者欢呼不断……用不屈追逐梦想,用拼搏点亮生命,残疾人运动员经过省残联的专业培训,凭着不畏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意志和乐观进取的生命态度,奏响了激昂的生命之歌。

高位统筹,保障残疾人体育事业长足发展。成绩来之不易,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饱含着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关怀和体育、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委书记景俊海、省长韩俊多次对残疾人体育工作作出指示;省委副书记高广滨多次指导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时任副省长阿东多次看望鼓励残疾人运动员,时刻关注赛事进展,给予参赛选手强力支持。成绩的取得也离不开各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省体育局为残疾人集训队提供了训练场地、对抗比赛、运动员代训等多方面的支持;省财政厅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障了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经费。

科学谋划,切实提升残疾人体育运动水平。省残联党组高度重视本届残特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将其作为工作重点,统筹部署运动员选拔、集训备战、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及反兴奋剂等项工作,并在资金使用和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了全力保障。2020年初以来,省残联结合我省实际,选择优势项目组织开展运动员集训,同时,强化和规范运动队训练、教育及管理,提升了竞争力,本届赛事中,我省运动员继续在田径项目中保持了明显的优势。此外,省残联非常重视年轻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通过举办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和组织各地残联挖掘、推荐,发现、选拔和培养了一批年轻有潜质的残疾人运动员,进一步强化了我省体育人才梯队建设。鉴于我省在一些传统项目上与其他地区存在较大的历史差距,省残联及时调整思路,在新增的残疾人体育项目上寻求突破,新组建的跆拳道队首战告捷,在全国残运会上取得了较好成绩。

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发来贺电,祝贺我省参赛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

一个个精准到位的扶残惠残政策,一条条扎实有效的为群众办实事举措……一幅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幸福小康生活的画卷正在吉林大地展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