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两会特刊

现代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本报记者 闫虹瑾 王伟 冯超

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作为和龙特色水稻种植基地。近年来通过“共享”方式,面向社会推介原生态有机大米,不断拓宽市场,村民收入大幅增加。今年全村171公顷水稻喜获丰收,产量预计突破1000吨。

近年来,公主岭市把设施园艺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方式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图为村民在公主岭坤圣园国家级生态农业产业园修剪芒果树。

通榆县结合“一城三区建设”,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农户,利用闲置庭院种植经济作物,收效良好。图为鸿兴镇绿化村村民汪国军与88岁的父亲看着火红的辣椒,笑得合不拢嘴。

日前,总投资600万元的吉林市龙潭区长增家庭农场肉牛扩繁项目正平稳推进,肉牛生长状况良好。据悉,该项目占地3.5万平方米,2021年1至7月份已完成投资500万元,新购进肉牛240头,存栏已达到370头。目前正在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饲料青贮窖。图为养殖人员正在农场进行日常清洁工作。

近年来,梨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保护好黑土地,这是‘耕地里的大熊猫’”的指示精神,深耕黑土地模式,取得良好成效。这是梨树县百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夏季,绿油油的田野呈现勃勃生机。

秋收冬藏。又到一年收获盘点之际,丰收的喜悦弥漫广袤田野。

2021年,我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达到807.84亿斤,创历史新高。

在高位推动基础上,提高落实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8581.95万亩,比上一年增加59.28万亩,超过国家下达我省任务31.95万亩,为粮食产量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集成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优选农业主推技术49项、主导品种115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100%,推进粮食生产绿色发展。

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制定农业防灾减灾保丰收预案,分区域、分作物、分灾种制定应对措施,分区包片,实行常态化包保服务。

2021年以来,我省一直把保护性耕作作为黑土地保护的首推重大技术,持续推动“梨树模式”,保护性耕作在全省得到快速发展。全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2875万亩,实施面积占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计划面积的40%以上,面积稳居全国首位。农安、长岭、双辽等15个基础较好的县市开展整县推进,实施面积均在100万亩以上。双辽市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1年,我省坚持把“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作为推动全省乡村产业振兴的标志性工程,肉牛产业取得长足进步。据统计,2021年全省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同比增长10.8%。其中存栏338.3万头,出栏242.4万头。

全省谋划肉牛产业大项目63个,规划建设54个,已开工建设48个,完成投资19.13亿元,启动了榆树、伊通、东丰、乾安和镇赉等5个县市试点示范,并在全省全面推开。组建了省“政银保担”联动支牧联盟,建立了“吉牛普惠”“吉企银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创新推出26个畜牧业专属金融产品,产业融资瓶颈得到有效破解。

2021年,我省坚持以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引领“三农”发展的根本方向,围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狠抓重点任务落实,农业现代化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生产体系加速完善。加快提升农村基础设施,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农机化水平达到90%,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生态化、集约化发展呈现新水平。

经营体系创新突破。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蓬勃发展,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14.6万个,农民合作社发展到8.2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2.64万个,服务小农户110万户。

产业体系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十大产业集群”,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2021年新评选省级重点龙头企业77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稳定在600户左右,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的纵向拓展和横向嵌入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