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两会特刊

振兴突破正当时 砥砺奋进向未来

——政府工作报告要点

2021主要工作

过去的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吉林振兴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族人民共祝党的百年华诞,与全国一道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的新征程。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前所未有、前所未遇的困难挑战,全省上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攻坚克难、奋力前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坚实稳健、成效显著,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5.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内生动力持续增强,营商环境显著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一、全力以赴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

白敦高铁建成运营,长白山风景区接入全国高铁网。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增速居全国第4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4%,2020年、2021年两年平均增速较2019年高出46.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恢复速度居全国第1位。

实施20个现代服务业工程,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8%,对经济增长贡献率61.2%。

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3%,网络零售额增长23.9%。

建成54个滑雪场、279条雪道,日最大承载量10万人次。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37.6%、29.5%。

二、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出台27条措施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一汽集团全年营业收入7070亿元,居全国制造业企业第2位,省属口径整车产量242.1万辆,占总产量的72.4%,实现产值4551亿元。

吉林碳谷公司原丝产能达到6万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健康工业实现总产值744.3亿元,增长18.3%。

新型奥运版复兴号智能动车组上线京张高铁。国产雪车装备正式交付国家队,雪板打蜡车亮相北京冬奥会。

“吉林一号”在轨卫星达到31颗,长光卫星公司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独角兽”企业。

“陆上风光三峡”工程全面开工,全省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在建及并网项目容量相当于近10年总和。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并网发电。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1.6%,增速高于全部规上工业17个百分点。

三、强化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型省份建设获批,是全国第11个、东北地区首个获批省份。

推行“揭榜挂帅”“军令状”机制。6项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7户。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03户,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1049户。

出台“双创”再升级政策,认定第四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20个。

出台人才政策2.0版。高层次人才由净流出转向净流入。全省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达9万人。开展首批乡村振兴人才评选,授予乡村人才高级职称300人、初中级职称1700人。

四、扎实推进乡村振兴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总产量807.84亿斤,增长率居全国前十大产粮省第1位。

启动“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保护性耕作面积扩大到2875万亩,规模居全国第1位。新建高标准农田504万亩。

农产品加工业和食品产业产值达到3300亿元,增长10%以上。

出台“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实施意见和“肉牛十条”政策。开工建设肉牛产业化项目54个。肉牛饲养量达到580.7万头。

出台12项专项行动方案,创建示范村1022个,打造美丽庭院、干净人家20万户。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3%,居全国第5位。完成农村厕所改造16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2805公里。全面启动163个重点边境村包保帮扶工作。

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分别发展到14.6万户、8.1万个。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脱贫户人均收入达到12079元,增长20.18%。

五、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工程审批系统综合运行指标稳居全国第1位。电子证照种类排名跃升至全国第3位。8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出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中小企业(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体举措,为实体经济降本减负1000亿元左右。新登记市场主体63.6万户,增长50.6%,增速居全国第3位,总量突破300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24户,居全国第8位。新登记企业12.9万户,增长25.2%,其中新登记外埠来吉投资企业3.8万户,增长78.9%。

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达1858.73亿元,增长8.17%,为可比口径下历年最高。全省证券交易额增长39.55%,居全国第5位。

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揭牌。批复设立梅河新区。新晋升6个省级开发区,批设和龙互贸区。新增3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加快外贸新业态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38.1%。进出口总额增长17.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7%。

加强域内协同,谋划合作项目210个,总投资达3738亿元。

举办第十三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签约117个项目。开展央企助力吉林振兴发展系列活动,签约49个项目,合同引资额2321.31亿元。全省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1.3%。

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省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4%,提升4.2个百分点,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6.6%,提升2.7个百分点。在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级。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列入首批5个国家公园之一。启动实施中华秋沙鸭保护规划。新建4个省级湿地公园。在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全国竞争性示范评比中列第一档第1名。

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城镇新增就业27.07万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12%和22%。在全国率先建立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增加246.5元。医保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5项住房公积金业务实现跨省通办。全省1749个弃管小区(栋)实现动态清零。162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全部开工,棚户区改造开工1.81万套。贫困妇女免费“两癌”检查救治实现由农村向城市延伸。在全国率先开展养老护理制度试点。支持77个文养结合试点,服务老年人200多万人次。

新农科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计划”,为4793名村医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实现连续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扎实推进“平安吉林”建设。圆满完成庆祝建党百年安保维稳任务。

八、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提请省人大常委会议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部。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8件、全国政协提案4件、省人大代表建议254件、省政协提案387件。完成立法项目14件,修改和废止省政府规章33部。

2022工作安排

总的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落实省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抢抓推进东北振兴的历史机遇,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促进共同富裕,推动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进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5%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下,CPI涨幅3%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在实际工作中尽可能争取更好结果。

1.坚决稳住经济基本盘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扣“两确保一率先”目标,及时出台有利于稳定经济运行的政策、有利于激活力增动力的改革举措,慎重出台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财政支出进度合理加快,信贷投放进度适当前倾,确保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强化有效投资拉动

◆大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

◆大力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

◆优化财政政策供给

2.加快构建产业发展新格局

紧扣“百千万”产业培育工程和“十百千万”企业培育工程,统筹推进“六新产业”发展,常态化落实“链长制”,全面开展“六个回归”,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汽车产业重点支持一汽保链稳链、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石化和新材料产业重点做优基础化工产业链,做强精细化工产业链,做大新材料产业链

◆医药健康产业重点围绕大品种、大项目、大企业、大集聚区,聚焦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坚持新产品开发和大品种二次开发、骨干企业培育、特色园区建设协同发力,加快建设医药强省

◆装备制造产业重点瞄准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推进新一代高速智能动车组等新产品研制,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光电信息产业重点围绕“芯光星车网”,推动集成电路高端化、激光及新型显示与照明规模化、卫星应用产业化、汽车电子智能化、工业互联网融合化

◆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生产基地,促进新能源生产、输送和消纳、高载能产业、装备制造协同发展

◆促进“两化”融合走深向实

◆持续推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3.全面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良好创新生态,在全社会营造鼓励创造、追求卓越、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深度融入国家创新体系。

◆推动整体创新能力提升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

◆大力激发人才活力

4.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全力确保农业稳产增收

◆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壮大“十大产业集群”

◆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

◆深化农村改革

5.更大力度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深层次改革,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为振兴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主动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释放开放平台功能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

6.加快建设生态强省

践行“两山”理念,厚植吉林生态优势,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新环境的期待。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切实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7.切实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保住基本、兜牢底线,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8.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扛牢“五大安全”责任,坚持底线思维,见微知著,抓早抓小,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坚决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着力防范金融风险

◆着力防范债务风险

◆着力防范社会稳定风险

◆着力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