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1版:产经

吉林油田:以“治”提“质”增效益

本报记者 邹鹏亮

吉林油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通过自行搭建的市场交易管理平台,全油田内部市场份额占整体市场份额提高了15个百分点,创造效益3亿元,实现了外委转自营的根本性转变。这是吉林油田眼睛向内、深挖潜力提效益的典型做法之一。

一年来,吉林油田直面油价持续低迷、总部投资减少、老油田稳产加大等诸多内外矛盾,锚定扭亏脱困、转型升级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没效益的事儿坚决不干”思想,立足自身油气开发生产实际,打好改革提质、技术增效、管理降耗等“组合拳”,以“治”提“质”增效益,收效显著。2021年度,公司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和集团公司考核指标,实现连续四年稳产超产,产量被动局面彻底扭转,生产经营业绩全面向好。

推进改革治“病”,提质创效

专治企业顽疾,强力推进改革三年行动,坚持“瘦身健体”提效益。改革任务完成率达93.75%,提前4个月实现了“2021改革任务完成率不低于70%”的集团公司考核目标,一些悬而未决的老大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油公司”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建成新型采油管理区1个、作业区22个,压减二三级机构48个。试点推行“人歇机不停”修井连班作业制度,单机生产效率提高35%以上。通过推进集输系统大工种大岗位改革、探索推进承包经营改革、逐步推行井组夜巡制等改革模式,节约用工1500多人。继续扩大实施“走出去”战略,向长庆油田、大庆油田、哈石化等企业新增采油、采气、消防等劳务输出300人。目前,吉林油田外输劳务员工累计达4400人,平均年创效1.6亿元以上。同时,坚持“高成本岗位不养闲人”思想,富余人员全部转移到低成本岗位,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科技创新治“固”,提产增效

吉林油田打破固有思维,坚定不移抓创新,面对低油价低品位,及时作出“保持适度投入规模,提高勘探开发质量、确保生产能力不降”的决策部署。从勘探转战非常规到开发追求高效益,从经营SEC储量到低效产能一吨不减,科技支撑创新创效能力全面提升。持续深化油气藏研究,多元约束相控反演、微构造精细刻画等技术日趋完善,陆相湖盆页岩油甜点评价、老区剩余油和气水同层剩余气挖潜技术基本形成。加快技术攻关。国内首例无源磁导向技术试验成功,72口井特大平台建成投产。页岩油甜点密切割压裂、致密气三段式缝网压裂、常规油整体压裂提产均超过15%,调剖、酸化、排水采气等措施经济有效率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科技成果转化规模不断扩大。研究制定了吉林油田转化潜力评价方法,建设科技成果共享平台,探索形成研发、制造、推广各司其职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模式。全年按效益建产、老油田低成本开发、提高采收率、低成本清洁作业和节能降耗5个方面立项开展成果转化项目26项,创效3000万元以上。

强化管控治“低”,提升提效

专治低标准、老毛病,坚持“四精”要求,吉林油田实施管理层成员包保,通过深入交流,广泛调研,集体研讨等多种办法,最终确定10个专项行动、111条措施,全员、全过程提质增效。坚持低成本投资战略,通过优化生产组织运行、修旧利废、数字化管理、加大市场化招投标等举措,全年投资得到有效管控。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理念,建立180个实物量、工作量指标,160个单耗及价格指标,实现了基本运行费、单井运行费双降。持续推进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加大投资、作业、生产“三个体系”管控力度,统筹安排储量产量、投资、成本费用,全年实现降本增效5.2亿元,土地费、燃料费、修理费均实现硬下降。推进落实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开展了三轮指标对标提升活动,不断优化基层建设评价方式,抽查现场近万个,选树标杆引领基层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加大质量管控力度,突出压裂材料、助剂和井筒质量监督,加强自采产品和乙供材质量检测,以“质”取胜提效益。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