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评论·特刊

苦功不舍又一程

李雪晴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步入报社理论评论岗位已满四年。四年不短,我渐渐告别青涩,愈发看清了工作和生活应有的模样;四年不长,我仍然行走在学习和改进的路上,对生活满怀希望。这段旅程带给我的是事业和人生的镜鉴,收获的是思考和逻辑的力量。

理论评论是观点的表达、思想的展示,是一项以理服人的工作。万物皆媒的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途径。道理为何而讲,鸡汤为何而作,读者一看便知,如果仅从个人角度阐发观点,其发声往往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我们更需要的是提高站位、拓宽视野。组织好理论稿件、写好评论有难度,难在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难在对事物来龙去脉的科学认识、把握和精准表达。但是,只要站稳立场,做好知识储备,把握规律,精确阐释,编好稿件、写好评论又很“简单”。这份“难”“简”之间,需要对职责使命的始终坚守,对创新理论和新闻事实的准确把握,对知识储备的灵活运用,尤其于我这样的年轻人而言,还要强化逻辑思维的长期养成,历经磨练,就一定能将道理讲明白、说透彻,为读者、受众捧出好作品、好产品。

做好理论评论工作需要吃苦耐劳。要练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前辈告诉我,咱的工作如唱戏一样,不能只是一个腔调,也要追求曲调高低、旋律变化,干巴巴或一个面孔不是理论评论的本质,好的理论评论是思想深度和可读性、可视性的统一,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拿出下苦功夫、练真本事的劲头来。第一种劲头是要敢于“板凳一坐十年冷”。新闻工作骗不了人,文章反映的是写作者的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彰显的是专业积累的程度,检验的是驾驭文字的能力,这些都需要日积月累、心无旁骛地进行思辨训练,此为专心;第二种劲头是甘于平凡,做好付出和回报短时间不成比例的心理准备。理论评论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好文章不是一写就成,胜利可能等在远方,它需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需要经常改来改去、甚至推翻再来,此为严格;第三种劲头是时刻学习,挤出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学习。时代在变,评论方式方法在变,但党报人初心和使命不能变,以学习促工作的劲头不能丢,此为尽职。愿下苦功夫,肯下笨功夫,“铁杵”才能磨成针,作品才能真“走心”,新闻路上才能得真金。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新的一年,新的春天,新的路途,新的愿景。如果要给自己一点祝福的话,我希望以编辑之小我,融入党报之大我,融入理论评论工作之大我,不断砥砺政治品格,锤炼过硬本领,于热闹中保持一份冷静,在喧嚣中保持一份独立,苦中作乐,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