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年年豆包圆

□乔巨华

这是母亲第10回在楼上蒸豆包。搬到城里这10年,年年一回,一年不落。她说,过年就得有过年的样子,过年哪能不蒸豆包呢。

厨房地上,摆着一溜盆和桶,里面泡着米。原本晶莹的江米粒饱胀着肚子,变成了乌白色。泡米的这个过程叫浆米,就是让米喝饱水。母亲说,泡了40斤米,趁还干得动,淘米就多淘些,给你大哥和老妹捎去,他们都爱吃。

在老家,淘米就是蒸豆包的意思。豆包,是东北的特色吃食,又叫黏豆包。用黄米面或者江米面包了豆馅做成,口感黏糯,豆馅加糖,咬上一口,外黏内甜,实在是美味。东北人对豆包的喜爱,不比杀年猪少一分。

因南北方地域的差异,饮食习惯自然也就不同。南方温热多雨,气候湿润,要多吃辣椒排湿。北方气候干燥,冬天极冷,要吃高热量的食物御寒。早些年,一年到头才能杀口猪过年,没有多的鱼、肉可吃,这个时候黏豆包就成了好东西。它热量高,顶饿,是过冬的好口粮。

豆包不但顶饿,还省事,这是它受欢迎的第二个原因。北方冬天漫长,秋收后到下一年开春,足足小半年。“猫冬”的日子天气贼冷,又是天短夜长,人们习惯吃两顿饭。蒸好的豆包冻在仓房里,拿回来用大锅一热就能吃。在没有电饭锅的年代,热豆包比做别的饭都省事。

泡好的米控好水,磨成面,然后就是发面了,这步最关键,面发得好不好直接决定豆包好不好吃。发面是个力气活,发黄米面不像发苞米面或者白面,一定要少搁水,和得硬些才好,这样包出来的豆包劲道。要是水搁多了,蒸出来的豆包不成型,吃着口感也不好。发面很累人。面和好了得看着,盆里的面开始往起鼓了就得揣下去,双手握拳往下怼,这样把一盆面怼一回,就是男人也累得直喘粗气。

母亲的身体已经干不动发面的活,她负责指挥淘米和烀豆馅、攥豆馅。母亲兴致很高,她一边忙活,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起那些年包豆包的事,指挥我们干这干那。母亲说,那些年白面少,豆包一直吃到腊月二十九,正月初一晚上接着吃豆包。她小时候冻豆包都不能随便啃,一点也不敢糟践。

那些年,在老家包豆包,邻居婶子和二姑都来帮忙,大伙围坐在热炕上,一边包豆包一边唠家常。她们动作麻利,揪一块面,按扁,放上豆馅,包好后再团几下,眨眼工夫一个圆圆的豆包就包好了,一点不耽误唠嗑。我们孩子也能包,就是慢,弄不好包不紧,干团也不圆溜,哧的一声,皮破了,豆包像泄了气的皮球没了豆包样。攥紧点继续团,豆馅和面皮却像一对冤家,谁也不想服帖谁,豆馅漏出来,成了花豆包。这时候,大人会说,不会包贴叶子去吧。妹妹总是那个被派去贴叶子的,她噘着嘴,一边嘟囔着想包豆包,一边给豆包贴叶子,引得我们都笑了。

给豆包贴叶子就是给豆包加个底座,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谁都不愿干。苞米叶子洗净泡软,裁成长条形,像贴商标一样,一个豆包贴一个,豆包就坐上了小垫子,这样省得粘蒸屉。这是豆包进锅前的最后一步。

灶膛里火光熊熊,水蒸气争抢着从笼屉的空隙里往上蹿。开始装锅了,把豆包摆成圈,大圈套小圈。锅中热气腾腾,迷蒙的水气下,豆包就像是水中的圆晕,一圈圈荡漾着。

豆包出锅了,泛着油亮亮的光,像散着香味的大珠子,馋得我们围着锅台直流口水,嚷着吵着,让母亲快点给夹上一碗。

黏黏糯糯的豆包吃到肚里,干起活来更有劲了。炕热得坐不住了,就蹲着,手不停,嘴也不停,说笑声随着热气挤出门缝,夹着豆包的香味,满院子飘着。

母亲还在絮叨蒸豆包的零零碎碎。

我在母亲的絮叨声里又重温了一遍那些甜蜜的过往,那过往就像豆包一样又甜又糯。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