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冬奥特刊

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闪光

——访吉林籍冬奥会志愿者

本报特派记者 王皓

微光成炬,向光而行。志愿者,是用平凡书写伟大的一个群体。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但在此之前,早有人为这场冰雪盛会的到来忙碌不已。其中,就有咱吉林人。翻译沟通、帮助引导、资讯预约、防疫核验……来自吉林籍的志愿者们,用灿烂的笑容、勤勉的行动,向世界传播和平与友善,展示最美中国形象。

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2楼“双奥之城·悦游”互动休闲区,来自吉林长春,现就读于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崔家铭正在耐心地帮前来体验的记者。在操控台上选择路线,并细致地介绍路线上的知名文化景观与地标建筑。“我是翻译专业的学生,2022北京新闻中心有一些境外媒体记者,我可以用自己的专业为他们提供一些语言上的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从自我学习到岗前培训再到入场实战,这位“00后”不断提升着自己的专业服务能力。

虽然是第一次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的“新兵”,但崔家铭与奥运会却有着不解之缘。“我父亲2008年也是在奥运会上从事服务保障工作,虽然当时我很小,没什么具体的概念,但一想到爸爸可能在电视机里的某个角落工作,就非常激动,对志愿者服务有着很深的情结。”

“您可以选择细一点的笔尖,会更方便勾勒。”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2楼“多彩神州”文化展示区,来自吉林长春,现就读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学生姜艾欣,正在为体验彩绘生肖的媒体记者提出建议。

“能参与冬奥会志愿服务工作,我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姜艾欣说,很喜欢自己的服务项目,能将非遗文化、冬奥与年味相结合,既有趣又有意义。“我会全力以赴,用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冬奥盛会贡献青春力量!”

与崔家铭、姜艾欣不同,来自吉林白城的王浩然,此次是作为带队老师,带领中国地质大学(北京)90名冬奥志愿者,来到2022北京新闻中心参加志愿服务工作。

“冬奥志愿服务其实是庞大的一个系统,每一位志愿者在其中承担很小的一个部分,需要我们有更多的互助精神。”作为带队老师,王浩然毫不吝啬对学生的夸奖,“对于他们来说,虽然每天的工作时间相对较长,工作较累,但能为祖国的盛会服务,将是一段弥足珍贵的回忆。”

“燃烧的雪花,温暖凝聚我和你”,2022年北京冬奥会志愿者之歌《燃烧的雪花》唱出了志愿者们的心声——一起向未来!我们准备好了!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