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回顾:老所长温青城的到来,让连续工作了40个小时的汪新兵和战友们忘记了疲惫。从1971年到1991年,长春电力工业的发展可谓改天换日,“老变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出现在每一个需要他们的“战场”上,“老变”光彩从未褪色。
念想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温青城站在窗边,窗外是排列整齐的住宅楼、烟火气的早餐铺、排着队“溜冰”的机动车,是在冰冻中缓缓醒来的市井之象。40多年前这周围还是一片荒芜,一眼就能看见十几公里外的黑嘴子村。温青城从城里骑车,最快也要一小时才能到“老变”,赶上个阴雨天儿,还得扛着自行车走半小时。
“那时候条件真是艰苦,一个班组十多个人,就一床被子,一年也洗不上几次,倒班休息的时候都只把被子盖到胸口;冬天冷,睡觉的时候里面穿衣服,外面盖被子;下夜班天太黑,只能看着天上的星星才能找到回家的路。后来好了,一人一套被褥,值班的时候都抱着自己的被子来上班。”这种情况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末才有了好转。就这样, “老变人”代代相传,在“老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温老触景生情,“老变”班组的后辈们也丢掉倦意打开思绪。“我师父说过,那时候值班最怕中夜和后夜,刚把被窝焐热乎就被叫起来倒班,值班时候不能打盹,不然月底7元奖金就没了。现在想想,正是因为当时的严格才有了如今传承下来的‘老变’品牌。”丁福生点上一支烟,30年前与师父那么平常的一次交流竟然在脑海里留下了一抹印记,轻薄的烟雾在他的面颊撩起一丝涟漪,“刚工作的时候条件远不如现在好,冬天巡线爬到杆塔上,西北风像刀似的在脸上剌,疼得直淌眼泪。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干工作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和战友,这句话是师父留给我的宝贝。”
和丁福生同年来到“老变”的李宝成也不禁想念那段苦乐岁月。那时候“老变”流传“万项操作无事故”的口号。二次变电站的运维是三班倒,但“老变”是长春唯一的一次变电站,是长春电网的开关枢纽,差错率必须做到万中无一,每天值班“四班倒”,早上8时到17时是白班,17时到第二天零点是前夜,零点到3时是中夜,3时到8时是后夜。
“值夜班的时候,常有师傅带我学图纸、学故障处理、学一些复杂的操作,反正也不能睡觉,不如学点知识。”回想30年前的夜班生活,李宝成觉得那段日子真有味道。“‘老变’的无误操作也是历史传承下来的,每次倒闸操作都非常严格,主任、所长、值长、监护人全都要在场,严防死守预防误操作,几十年来从未发生过因误操作导致的事故,这种精益求精的传统一直未变。”
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老变”的荣誉也纷至沓来。1986年1月28日,“老变”职工吴占涛被授予东北电力系统先进生产者的光荣称号,他带领的运行班,十一年操作两万多次无差错无障碍。
1988年,吉林省电力工业局在全省电力系统命名表彰了长春一次变电所运行三值值长范明臣和他带领的模范班组。
随着管理技术的不断进步,日益规范和先进,“老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见证了“老变人”愈发悠久的品质和愈发年轻的奋斗身影。
1989年,“老变”的变电总容量扩容为二十四万千伏安。同年“老变”荣获全国电力系统无泄漏一次变电所殊荣。精益、争先的品格让“老变”跨步走进快速发展时期。
赓续
随着“老变”变电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新间隔投运、保护测控装置增多,“老变”原有场地无法满足设备场地需求。1990年,“老变”进行改扩建,1991年在“老变”主控楼南侧一栋二层楼比邻而立,1992年初“老变”完成主控室及保护室移位,同时也极大改善了值班人员住宿条件。
1991年吉林省内第一座500千伏变电站(合心变)投运建成,标志着长春电网向500千伏骨干网迈出了第一步,进入220千伏与500千伏双环网电力建设布局,新起点的“老变”也承载了新的时代使命。
从1994年至2004年,“老变”多次获得省电力工业局、东北电力集团授予的安全文明变电所、无泄漏一次变电所双项荣誉。
1995年,“老变”兴建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220千伏变电所模拟仿真培训基地,为全省供电系统变电运行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填补了空白。
1996年,在“老变”成立了长春变电系统仿真培训中心,负责全省220kV及以上变电运行值班人员岗位技能培训。
1997年,220千伏变电所模拟仿真培训基地正式投入运行,为全省培养变电运行人才。220KV变电站仿真系统荣获了吉林省电力局一九九六年科技进步奖及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1996年度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东北网局1996年度科技进步奖。
怀旧的氛围让人很难不去慰问内心深处久远的记忆。汪新兵也想起师父温振宇,当年因为不用心学本事学经验没少让师父操心。“一到下班,师父就把我按住不准回家。没有教材,他就自己给我编教材,或者拿着一张大滤油纸按照模拟图板给我画电路图,一个节点一个节点给我讲。我嘴上说懂了还不行,还得给其他人讲,大家都懂了我还得给师傅讲,直到他提出的每个问题我都能答对才算合格。”一年的时间,汪新兵就在同批年轻人中脱颖而出了。
汪新兵还记得师父温振宇的言传身教。1970年到“老变”工作的时候,温振宇发现自己连电流、电压的字母都不记得了。那个年代缺少英语书,他就用新华字典后面英汉对照的字母学习参数符号;没有电学知识的相关书籍,他就按俄语版本的《电工基础》一点点翻译跟着学;电的基础是数学,数学不好就再去补数学知识,一切都从最基础的开始。
90年代初变电站接入了数字化设备,面对语言盲点和理论盲区,汪新兵像孩子一样无助,还是师父的故事给了他启发,他对着说明书和英汉词典从单词开始从头学起,硬是把自己练成了“专业英语通”。
“不学习新知识,就会像老旧设备一样被淘汰。”师父的坚韧、奉献、精益求精和严谨专注,在汪新兵的职业生涯里一次次闪光,引领他走上领导岗位,担当“老变”的现役带头人,带领班组成为全国电力系统先进榜样,以实战和成绩将电力精神传承后辈。
调控中心再次发来任务:多条因冰冻断电的线路已除冰完毕,“老变”班组须尽快恢复送电。实际上,从暴雪来袭的那天下午开始,所辖供电线路因冰冻分闸导致停电事故层出叠见,“老变”班组已经十几次接到排险指令恢复送电。
还有几处室外变电站遭遇冰冻,必须尽快除冰,隔离故障设备,让恢复供电的时间越快越好。带上除冰工具,“老变人”又出发了,他们即将面对的是又一个40小时的连续作业,或者更久?当然,他们并未预知这一点,也无需在意这一点。
温青城也要离开了。再看一眼窗外,临河街北海路,“老变”的这座4层独栋办公楼距离那些熟悉的城市景象只有“一目之遥”,却在平日里以静默置喧嚣于身外,只为守护城市繁华。
像是一名铠甲武士,分秒运转、日益精进的变电设备是她的铠甲,一代代“老变人”便是身着这铠甲的武士,而代代相传的“老变”基因是他悬于腰间忠诚信仰的那柄长剑。
恰如一代又一代的“老变人”,将“老变”的红色基因、电力精神融于血脉,繁衍生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祖国、为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推动中国电力事业从灰暗走向壮丽,演绎了平凡而燃情的红色故事,照亮来路,温暖人心。
在今天的历史节点,回望“老变”79年历程,每一个故事每一处细节里,无时无刻不闪耀着属于共产党人的那抹红。
宋秋岭、关德水、赵金城、吴占涛、温青城、汪新兵……由14任所长组成的“老变”所长团体代代传承共谱传奇,八十载风雨兼程与“老变”共享荣光。他们的信仰中是为祖国强盛、为人民幸福、为民族复兴殚精竭智的热血传承。他们是杰出的共产党员,为城市缔造幸福与美好;他们是优秀的精神传承人,是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奋斗者,在祖国电力事业热土上,这些绽放着党性光芒的面孔,谱写着一段又一段崭新篇章……
下期提要:2000年到今天的20多年间,“老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的赋能之路。从历史中走来的“老变”,带着坚韧、精益、创新、奉献的精神向着新时代的美好愿景乘风破浪,开始了一场华丽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