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东北黑土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吉林日报联合辽宁日报、黑龙江日报,共同策划推出“牢记总书记嘱托 护好我们的黑土地”大型主题报道,邀请东北三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群众,围绕黑土地保护和利用畅所欲言,共同绘就“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的美丽画卷。
初春三月,东北平原的冰雪开始消融,脚下的黑土被滋润着,变得更加肥沃、丰美。
黑土是地球上最珍贵的土壤资源之一,也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壤,被誉为“耕地中的大熊猫”。全世界仅有的三大块黑土区,其中之一便是我国的东北平原。然而,长期过度耕作导致黑土地肥力严重透支,影响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亲临东北地区实地考察,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党总支书记王艳凤来自基层,今年全国两会,她向大会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黑土地保护的建议》。她认为,保护黑土地必须在“规划”“投入”“监管”“总量”和“机制”建设等方面下深功夫。“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核心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规划,落实到乡村全面振兴具体行动中去,全方位保护黑土资源。”王艳凤说,“农民是保护黑土地的主体,要做好黑土地保护的宣传工作,用政策调动广大农户保护黑土地的积极性。”
“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减少黑土区的水土流失,黑土地保护也对水资源保护起到重要作用,二者能相互促进。”住吉全国政协委员李和跃表示,从水利角度看,保护黑土地最关键就是要解决水土流失问题,特别是耕地中的水土流失。“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系统治理,精准施策,统筹考虑保护性耕作、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采取改垄、等高耕作、坡式梯田、水平梯田、坡面排水等措施开展坡耕地综合治理。”李和跃说。
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必须着力抓好科技支撑。辽宁省全国人大代表陈健与黑土地打了半辈子交道,他提出,针对辽北雨养农业区、辽西旱作农业区和辽中南稻田农业区的特点,应探索建立用养结合、绿色循环、长效丰产的辽宁黑土地保护技术体系,不断探索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模式,多措并举、持续推进,不断加强黑土地保护。
住辽全国政协委员刘凤之建议,建立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补贴制度,持续加大作业补助扶持力度,提高作业补助标准,激发农民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积极性;突出抓好高标准示范区建设,在适宜地区选择建设一批示范区,突出技术集成和机具配套,加强技术指导和培训,努力培养出一支懂技术、善操作的保护性耕作作业服务人才队伍,为全面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提供专业化的作业服务。
“黑土地保护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从某方面上来说,比‘蓝天保卫战’难度更大、耗时更长、成本更高。”黑龙江省全国人大代表王金会表示,从长远看,目前的黑土地保护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还需持续发力。“要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化培训,让他们掌握技术要领,形成黑土地保护的强大合力;发展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继续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通过组织创新促进模式的落地,实现整县、整乡、整村、整片黑土地保护示范;加大黑土地保护利用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引导全社会提升依法管土、护土意识。”王金会说。
住黑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国家应进一步重视和统筹黑土地经济品牌的培育,依托东北珍稀的黑土地资源,积极发展黑土地经济,打造黑土地生态优势品牌,发展黑土地产业,尤其是以绿色农业为契机,积极抢占黑土地保护的国际市场话语权,大力打造黑土地农产品绿色发展的世界品牌,让东北“黑土地”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吉林日报记者 赵乃政 李娜 曹梦南 刘帅,辽宁日报记者 徐铁英 赵静 关艳玲 赵英明,黑龙江日报记者 周静 刘畅 郭铭华 见习记者 梁金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