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3版:要闻

疫情期间如何做好心理调适

本报讯(记者李开宇)随着居家隔离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人感到日子很难熬,那么,疫情期间应该如何做好心理调适?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有效的干预?

长春市第六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硕士生导师吴波介绍说,居家隔离常见的心理反应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是情绪表现为过度紧张。二是会出现植物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的躯体症状,比如失眠、头痛、头晕、心慌、气短,甚至体温升高的现象。三是认知方面。容易出现过分关注疫情信息、敏感多疑、担心因病隔离、担心被感染等不良后果,以至于出现过度消杀、反复检查、强迫洗涤等行为。四是行为方面。有些人会出现比较冲动、容易发火、社交活动减少等行为反应。

如果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来进行心理调适:

一是识别与接纳情绪。明确地告诉自己“我现在很不舒服”“我很害怕”“我很烦躁”,当情绪被识别后,它的破坏力就瞬间降低了。

二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安排膳食、不要过度饮酒和吸烟,不过度使用电子产品。

三是学会情绪调节的方法。可以进行呼吸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进行情绪调节,还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进行适合的居家运动,如瑜伽、八段锦、亲子游戏等。

四是科学应对,适度浏览信息。我们要从官方渠道学习关于新冠肺炎的知识,关注权威发布,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疫情对人类的影响。

五是保持与社会连接。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新媒体,联络亲朋好友,倾诉感受、相互鼓励。

六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如果通过上述这些方法仍然感到焦虑不安,恐惧、忧郁、难以忍受甚至痛苦不堪,可以向心理热线及专业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吴波说,疫情期间,相对于普通人群,老年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人群在疫情面前要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更容易出现恐慌、焦虑、抑郁等情绪反应。

一、这类人群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紧张、害怕不安、担忧、无助与绝望。面对奥密克戎毒株较高的传染性而容易产生惶恐不安、害怕、紧张,甚至会出现无助的情绪。儿童的表达方式不同,8岁以下的儿童可能会出现过分纠缠亲人;9至12岁的儿童可能出现发脾气或攻击他人。

2.警觉性增高。夜晚难以入睡或者眠浅、多梦易惊醒。对于环境及周围人表现出过度担心,反复清洁触碰过的东西,周围出现打喷嚏或者咳嗽的人,便惴惴不安;一旦自己出现咳嗽、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就担心自己是否染病。

3.躯体不适。部分人可能出现无任何原因的头晕、头痛、疲乏、呼吸困难、腹痛、腹泻等。

4.焦虑、抑郁。特殊人群处于生理及心理的特殊状态下,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

二、针对这类人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1.提供熟悉稳定的环境、充足的饮食。按照既往的节奏生活,规律作息。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但避免暴饮暴食。

2.鼓励情感表达,给予适当的情感支持。鼓励并倾听特殊人群个体对疾病的内心感受,适当时可以给予共情。

3.尽量由家人提供照料,或由熟悉的人进行照顾,帮助建立安全感。

4.及时调整照顾者的情绪。照顾者感到压力大或恐慌、焦虑时,被照顾者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应积极面对并进行调整,掌握科学的放松方法,必要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5.信息透明化,对内容进行筛选,防止误导。及时告知目前情况,保证信息透明化,减少不必要的恐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