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守望相助待春来

——我省重点地区保供稳供记事

本报记者 陶连飞

新冠肺炎疫情为我省重点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带来挑战。特殊时期,护好“米袋子”、拎稳“菜篮子”、端稳“果盘子”显得尤为重要。

千方百计保供应,守望相助待春来。这个以“粮食和果蔬”为主角的故事里,有党和政府的统筹调度,有政企之间的相互配合,更有万千普通人的守望相助。

关键词一:联保联供 全力驰援

根据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从3月26日起,我省紧急启动联保联供机制,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白城、梅河口等市县积极响应,竭尽所能,全力驰援长春。

记者从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19场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目前,吉辽两省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对接协商平台机制已经建立,初步明确了我省往返沈阳市蔬菜、备春耕农资、重要企业生产原料和产品等物流运输车辆通行的应对措施;沈阳方面还在“12345”热线中设立专班受理我省运输车辆在沈通行问题。此外,省政府已经向山东、河北、河南等19个省市发函,在东北三省建立了联保联供机制,与辽宁省政府“点对点”协调,打通产销供应关系,确保蔬菜货源充足稳定。

得益于联保联供机制,珍贵的物资从四面八方汇聚到重点地区,为抗疫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持——

3月26日,我省向长春投放了500吨蔬菜,3月27日投放了787吨、3月28日投放了1003吨,后续3天,每天10万份、1000吨左右的分拣配送蔬菜包被运往长春,加上欧亚、新天地等企业提供的货源,每天投放到长春市场的蔬菜包达到1600吨左右。

3月29日晚,梅河口市援助吉林市1万份蔬菜包,已分发到吉林市昌邑区和船营区。另据吉林市商务局发布的信息,为确保吉林市疫情期间生活物资储运安全畅通,当地相继在市三十中学设立了吉林市临时蔬菜果品交易中心,在磐石市烟筒山服务区设立了进城生活物资中转站,为稳定全市生活物资市场供应奠定基础。

根据本轮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第20场新闻发布会披露的信息,当前,我省继续加强生活物资保障供应,因疫情关闭的长春市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于3月30日恢复营业,各地继续支援长春市蔬菜包。辽宁省支援蔬菜运抵后,吉林市蔬菜总库存量大幅增加。

关键词二:线上线下 隔空对接

特殊时期,更多吉林人的采购途径由传统的线下交易变成线上下单、线下取货。社区拼团、统一送货的方式悄然流行。从“勤见面”到“常连线”的转变中,各方相互配合,携手适应着新的变化。

3月30日,长春市疫情防控物资保障专班发布了《关于恢复全市重点保供企业线上营业的通告》,对疫情期间长春市民通过微信群或电话预约方式进行生活物资采购的有关工作进行部署。通知中提供了全市重点保供企业名单,并将负责人联系方式通过长春便民生活服务平台进行展示,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消费者与商家虽不能见面,却可以方便地订购采购。

根据吉林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提供的信息,3月30日,吉林市9家一级列管商超及外卖配送平台通过微信群共计销售19765单,销售单数比前日提升43%,累计销售蔬菜、水果、肉、蛋等生活必需品257吨,销售量提升7.8%。市商务局还积极沟通协调市邮政管理局,组织调运吉林市邮政、顺丰、申通、中通等快递车辆109台,调集司机、配送人员200人,协助吉林市蔬菜供应企业完成配送任务。

关键词三:互帮互助 风雨同担

青山一道,风雨同担。这场“倒春寒”中,人们选择抱团取暖,无数双温暖的手握在一起,传递温暖和希望。

日前,为助力我省早日战胜疫情,辽宁省决定捐赠我省约2200吨蔬菜物资。这些蔬菜将主要分配给疫情比较严重的长春、吉林两市,优先供给残疾、低保户等特殊人群。3月30日下午,由辽宁省捐赠我省的首批26车470吨蔬菜物资抵达磐石市,第二批55车750吨蔬菜物资也于当晚抵达,一并运抵吉林市。

这份来自辽宁省的温暖,是困难时期人们守望相助的一个缩影。远离家乡、惦记家乡,多方筹措物资支持抗疫的吉商群体;舍小家为大家,冲锋在保供稳供一线的商业企业工作人员;来自千行百业、服务万户千家的“大白”志愿者们……无数人的付出,让困难时期的万家灯火更暖、人间烟火更浓。

“如果谁身边邻居是单独居住的老年人,请联系我,我出钱免费给老人送菜。”3月31日,经营粮油蔬菜批发生意的刘先生在小区业主群里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还附上了手机号码,引发了一片点赞。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这样温暖的画面在白山松水间处处上演。保供稳供的战场上,面对困难、共克时艰成为人们共同的信念,而这样的信念,也支撑着吉林人战胜疫情、迎接春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