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8日讯(记者李开宇)今天上午,我省召开本轮疫情防控工作第28场新闻发布会。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张宝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耿建仁、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何靖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王岙共同出席发布会,通报我省疫情防控工作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一鼓作气坚决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
张宝宗通报了我省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任务进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
4月7日,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到吉林市,实地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工作。省委书记景俊海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一鼓作气坚决实现社会面清零目标。同日,在到长春市九台区实地检查指导疫情防控、备春耕生产等工作时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盯清零不动摇,抢抓农时不放松,坚决做到防疫春耕两手抓、两不误。
针对我省疫情防控工作重点任务的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张宝宗说,九台区4月3日至4月6日,社会面感染者均为个位数。全链条压实检测筛查、社会面管控等防控责任,九台区共开放53家居民生活必需品配送站,关门不关店,对重要点位实现多轮全覆盖预防性消杀,制定农民返乡工作方案,开设农资运输、农民返乡春耕绿色通道,保证农资及时到户。
四平市、通化市、梅河口市工作队与长春市宽城区、绿园区、经开区干部群众联合作战,扎实做好入户核酸检测、阳性患者和密切接触者的转运救治、社会面和社区封控、管控、重点区域环境消杀,打造集成工作力量和工作优势。辽源、松原、白城、白山、延边州工作队与受援城区强化工作协同,设置物资投放点集中储存和暂放物资,切实把采样、流调、管控、消杀、保供系统性落到实处。
吉林市连续6日出院人数超过入院人数,累计康复出院15622人,出院人数占病例总数的58.7%。开展保供提升行动,畅通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累计接办各类民生诉求5万余件,33家医院开通急诊绿色通道,保障重点特殊群体就医需求。
全省设施蔬菜在田面积不断扩大,自产蔬菜供应能力持续增强,省外蔬菜供给端稳定。长春市蔬菜库存量3472吨,吉林市蔬菜总库存量1256吨。聚焦学校这一防疫重点领域,强化校园消杀、终末消毒、物资保障,动态调剂、补充学校防疫物资,切实保证够用、能用、管用。长春、吉林、梅河口及九台等地出台农民返乡春耕具体办法,全省水稻育秧进度加快,推进农民售粮,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新粮609.2亿斤,同比增加118.5亿斤。
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孙春兰副总理部署要求,尽锐出战、决战决胜,同心协力夺取疫情防控这场大仗硬仗的最终胜利。
一是持续做好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人群的检测筛查,提高阳性感染者和风险人员分类转运效率。加强空间环境消杀和公共区域终末消杀,全力消除潜在风险。
二是配足配强医疗力量,加大重点人群中医药预防干预力度,严格落实防院感措施。多平台做好信息发布,优化服务流程,满足群众正常就医用药需求。
三是强化社会面和社区管控,增派社区管理服务力量,严管小区内部人员聚集。做好民生保供配送工作,统筹调配生活必需品,优先保障重点区域和独居老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切实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四是对学校、建筑工地、养老院等重点场所严格实行闭环管理,妥善安置解除隔离返校学生,抓好集中管理和健康监测。对小旅馆、小浴池等场所开展地毯式风险排查,从严从紧加强集中隔离点管控。
五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吉林市、长春市九台区坚持分级分区分类分策,严格落实封控区、管控区解封标准,科学精准有序做好社会面解封准备工作。全力抓好备春耕生产,保障种子、化肥等农资调运和供应,加快打通省外到省内、农资店到农户两个通道,保证物资进得来、通行有保障、流通无障碍。
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 实现疫情防控目标
耿建仁介绍了全省开展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
一是继续加强核酸检测。指导各地完善区域核酸检测组织管理,加强采样环节感控,持续开展实验室检测质控。长春地区高校开展第23轮全员抗原检测,对重点人群、重点人员开展抗原复检、核酸复核,实现应检尽检。
二是抓好流调排查和转运管控工作。充分运用大数据资源,开展排查比对分析,动态筛出各类风险人员696人,第一时间推送属地,逐人落实分级分类管控措施。截至4月7日18时,长春市完成流调35803人,吉林市完成流调25996人,完成率均为100%。涉疫人员转运工作正常进行,当日完成7464人转运和407人回运任务。全面细致做好校园消杀、终末消毒、物资保障等返校安置工作,目前共接收隔离期满和治愈出院返校师生20160人。
三是继续强化医疗救治管理。坚持做好病例讨论制度,做好病例数据统计上报。进一步加强方舱医院管理,做好预检分诊、转诊工作,畅通患者出院出舱管理,优化出舱流程,做好出院患者居家健康监测的工作衔接。组织长春市120急救中心及部分黄码、绿码医院专题研究急危重症等特殊群体就医保障工作,要求各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制度,合理设置缓冲病房,严禁拒诊、推诿危急重症患者。
四是营造环境消杀社会氛围。在吉林卫视7个频道滚动播放阳性感染者居所终末消毒公益宣传语。设立“每日疫情防控消毒咨询平台”,选派专家在线解答消毒药剂配置及实际操作问题。及时受理涉疫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和污水处理处置问题投诉举报,累计办理群众投诉18件。
耿建仁说,下一步,我们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环节,落实落细各项防控措施,坚定信心,一鼓作气实现疫情防控目标。综合运用人力+大数据,科学判定风险区域、风险部位,提升流调工作质量和效率。指导重点地区制定检测计划,实施“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策略,精准分区,分类施策,做到应检尽检。继续推进长春市方舱医院建设,加快对阳性感染者转运和收治隔离。统筹用好定点医院和方舱医院的医疗资源,实施分类收治,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在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救治的同时,全力保障日常诊疗工作有序开展。继续开展终末消毒、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价,进一步提升处置涉疫生活垃圾和医疗废物能力。
采取措施支持引导就近就地就业
目前,我省有些地方还处于封控或静态管理状态,势必对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产生较大影响,我省围绕支持引导就近就地就业,有哪些具体举措?
何靖东说,围绕支持引导就近就地就业,我省主要采取5项具体举措。一是广泛收集和发布本地用工需求,做好滞留脱贫劳动力与急需用工企业对接,引导脱贫劳动力及时就近就地就业。二是按规定落实帮扶车间一次性奖补政策,各县(市、区)至少新建一个帮扶车间。三是加强对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用工企业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四是健全完善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平台,支持自主就业,引导发展创业。五是发挥以工代赈兜底保障作用,支持脱贫人口通过参加工程项目建设实现增收。
区域核酸检测是助力我省“清仓行动”的重要手段
《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中的“区域”具体指的是什么?划分区域后还会有大规模的全员检测吗?
王岙说,近期我国面临的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出现多个省份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或者一个省份多个城市同时发生聚集性疫情,呈现点多面广的态势,加之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传播隐匿等特点,对组织开展核酸检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区域核酸检测工作,在充分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修订并颁布了《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更加突出强调科学和精准的划定核酸检测的范围。
《指南》中的“区域”包含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这些区域可能小到一个楼栋,也可能大到全市范围。区域的划分范围要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根据疫情防控的实际需要研究确定,并动态调整。是否需要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应当取决于科学研判,满足疫情防控需要。这样做可以有效利用宝贵的核酸检测资源和社区防控资源。逐步缩小核酸筛查范围,提高筛查精度,实现科学精准筛查。所以,目前区域核酸检测是助力我省“清仓行动”的重要手段,希望大家积极配合。
在确保防疫安全情况下有序下田开展春耕生产
吉林是农业大省,生产经营性收入是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疫情对备春耕生产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在这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安排?
何靖东说,4月6日全省备春耕工作部署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省乡村振兴局迅速研究具体贯彻落实措施,当天印发《关于做好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做出5个方面具体安排:一是结合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采取灵活快捷方式,深入了解相关情况,排查急需帮助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逐户梳理列出清单,动态管理,对账销号。二是对因疫情影响无法及时购买生产资料,耕地外包到期且不能继续种植,在外急需返乡人员以及因疫隔离或居家不能外出的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精准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三是统筹加快衔接资金安排、项目开工和资金支出进度,全力支持到户帮扶项目早安排、早落地、早见效。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好各项重农支粮政策。四是采取差异化措施避免人员大范围聚集,指导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严格落实个人防疫措施,在确保防疫安全情况下有序下田,不误农时开展春耕生产。五是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压实各级备春耕工作指导组和乡村两级任务,运用日调度机制,跟踪掌握有关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接到隔离通知不必惊慌做好准备
市民如果接到隔离通知,应做好哪些准备?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王岙说,当接到需要隔离的电话就意味着您是密接或者次密接,会被集中隔离。
首先不要恐慌,先自主隔离,在家第一时间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戴好口罩,整理好必要的个人生活用品及药物,在被转运至集中隔离点之前尽量在家单间隔离,不接触其他人员。其次,转运人员到达后,听从防控人员安排,乘坐专车前往隔离点。转运期间如有同车人员应与其他人员间隔就座,按要求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其间避免与人交流。
到达隔离点后,配合隔离点工作人员做好行李表面消毒、安检、体温监测等工作。进入房间后应及时洗手、通风,不要急于摘下口罩,要先整理内务,擦拭行李箱,并使用消毒湿巾或消毒液擦拭门把手、电器开关、遥控器、电话、水龙头等经常接触的物品表面,之后摘下口罩,彻底清洗双手。
隔离期间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如温度允许可以长时间保持通风。隔离期间如有工作人员进入房间,要及时、正确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隔离期间应调整好心态,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全力推进适宜接种人群应接尽接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是预防新冠肺炎的重要手段,我省在这项工作中采取了哪些措施?
耿建仁说,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构建群体免疫屏障、预防新冠肺炎最方便有效的手段。接种工作开展以来,我省广泛发动符合接种条件的群众“应接尽接”。截至2月底,也就是本轮疫情发生前,全省累计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611.22万剂次,按照七普人口统计,18—59岁人群接种覆盖率达到86.39%,60岁以上人群接种覆盖率达到80.9%。按省内常住人口实际接种率比这个数据还要高,2021年9月,省统计局和吉林财经大学曾联合开展了一次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按照常住人口口径,即调查时在我省居住超过6个月的人群统计,全省18岁以上人群首剂次疫苗接种率为93.4%,基本实现应接尽接。未接种疫苗的主要是一些患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有严重过敏反应、患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如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处于疾病发展期的尿毒症患者等接种禁忌人群以及妊娠期妇女。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部分发生疫情地区实行静态管理,暂停了疫苗接种工作,但没有疫情的地区接种工作仍一直在推进。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动员,全力推进适宜接种人群应接尽接,尤其是3—11岁人群和60岁以上人群接种,持续提升疫苗接种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