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是第七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对于吉林省来说,今年春天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这个教育日具有了更加深重的特殊意义。这次抗击疫情,是全省人民学习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一次生动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增强了人们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面向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持续增强风险预见力、管控力、处置力,把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策策略、科学的方法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在时度效的准确把握中提升维护国家安全工作的整体效能,不断筑牢人民幸福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明确提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尽快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势头”等一系列要求。省委、省政府牢记“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带领全省人民,以长春市和吉林市为主战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全力打好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歼灭战。我们要认真总结疫情防控经验,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维护生物安全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系统规划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机制,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加快补齐社会治理体系短板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筑牢体制、机制和制度防线。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不断巩固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基础,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好群防群控的防疫人民战争。
国家安全涉及诸多领域,既包括政治、军事等传统领域安全,也包括生物、网络、生态等非传统领域安全。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不仅要保障生命财产基本安全,还要解决空气、水、土壤污染的生态安全问题,解决吃饱、吃好、吃放心的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好稳定、保密、健康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长治久安的更多方面安全问题。只有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安全需求,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才能使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国家安全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容易诱发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影响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甚至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进步伐。
心无备虑,不可以应卒。当前,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期、全球世纪疫情的持续影响期,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国家安全形势面临新的挑战。从吉林省来看,保持经济持续向好势头仍面临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维护粮食安全、边境安全、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担子仍然很重。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维护好国家安全意义尤为重大。全省党员干部要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和维护安全稳定各项工作。要增强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要早作谋划应对,做实做细预案,密切关注、深入分析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给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的影响,切实做好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各行业主管部门要主动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主体责任,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和需求,梳理风险隐患,完善工作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切实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针对社会群众,要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加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密切相关,自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义务。
维护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全社会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扎实的行动,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感悟新时代国家安全成就,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氛围,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