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3日讯(记者杨悦)记者从今天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多方努力,全省各地正积极组织具备条件的项目陆续开复工建设,物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长春市、吉林市在社会面“动态清零”后,通过采取闭环施工等方式,有序推动长春市轨道交通5、6、7号线,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光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吉林化纤15万吨碳纤维原丝等一批重大项目率先复工;其他受疫情影响较小地区,项目建设恢复态势较为明显,5000万元以上项目在建率均达到65%以上。
在此基础上,省发改委还将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抢抓项目建设进度,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对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影响。
加快推动停工项目有序复工。指导各地科学把握疫情防控要求,针对目前项目施工人员返岗、生产物资及原材料运输等问题,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方案”的要求,督促各地提前建立应对预案,打好工作提前量,在做好疫情防控、保障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停工项目复工建设,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组织全省项目集中开复工。在前期组织各地有序开复工基础上,适时组织全省二季度项目集中开复工,推动春季项目复工、计划项目开工,利用施工“黄金期”,全力抢回受疫情影响的建设进度,在全省上下迅速形成项目建设热潮,提振社会投资信心,有力对冲疫情造成的影响,为全省经济稳定恢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持续做好项目服务和要素保障。按照“要素跟着项目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深入摸清项目建设中存在“堵点”“卡点”问题,形成问题清单,快速推动解决。协调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便利措施和支持政策,持续加强项目审批、用地、环评、施工许可、融资、用工、用料等要素保障和服务供给,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力争将疫情对全省投资和项目建设的影响降到最低。
同时,省委、省政府将物流企业复工复产放在同工业企业复工同等重要位置,特别是4月18日国务院召开“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后,我省立即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省发改委迅速制定了《统筹推进全省物流企业物流园区复工复业工作方案》《吉林省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若干举措》,并多次实地调研踏查,及时解决堵点、难点问题。通过努力,全省物流企业复工复产工作成效逐步显现。
公路货运方面。加快全国统一的新版跨省货物运输通行证发放工作,累计发放3.5万张。大力推进非接触式物流运输中转站建设,已投运6个,可随时启用5个,正在建设1个,累计安全中转车辆649台次。
铁路货运方面。铁路货运运输干线一直保持畅通,3月以来,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增长8.4%。4月17日至21日,发运一汽轿车1527台,为吉化公司发运汽柴油6010车。省内京哈线开行货物列车已增加到64对,比去年同期增加9对。
航空运输方面。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已制定复工方案,初步考虑待长春解封后,逐步复航客运航线,争取用1个月时间达到省内千万级航运水平。延吉机场已复航韩国大邱机场,通化、松原、白城、长白山机场待疫情结束后可随时复航。
邮政快递方面。省内外邮政快递运输干线基本畅通。截至目前,全省邮政快递业已返岗1.5万人,分拨中心恢复运行95个,城市网点复工860个,末端网点复工1299个。邮件快件积压已由最大峰值500多万件快速降至328万件。
粮食仓储物流方面。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46户粮食收储企业复工复产,2021—2022年度累计收购粮食商品量623.7亿斤。
下一步,在推动物流企业复工复业方面,省发改委将做好统筹协调,落实地方政府责任,着力推动解决个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