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人勤春来早,时节不等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我省粮食主产区的吉林市,全力攻坚克难,解决疫情防控下备春耕生产各种矛盾困难,制定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应急保障预案,对备春耕返乡农民进行集中转运,确保实现备春耕生产“一户不落,一亩不荒,一天不误”的工作目标。
各县(市)区也通过农技服务助力备春耕生产。桦甸市农业专家通过吉农云、云上智农、吉农码等线上授课形式,传播水稻种植专业技术;磐石市通过视频方式指导农户了解优良品种,掌握育苗技术和栽培技术,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永吉县万昌镇派人深入村屯宣传推广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提早确定黑土地保护实施地块位置及面积,全力做好全域黑土地保护性耕作。
进入5月,吉林市旱田播种掀起高潮,水稻插秧陆续展开:5月4日,舒兰市平安镇学明水稻种植家庭农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插秧;位于昌邑区孤店子镇大荒地村的东福米业,将种植有机水稻和绿色水稻的2000公顷水田也进入泡田、耙地阶段;龙潭区江北乡棋盘村旱田播种已经过半……
吉林市坚持疫情防控和备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由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交通运输、商务等相关部门,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相继开通农资运输和农民返乡绿色通道。全市完成近50万吨农资下摆入户和2万余吨滞留省外化肥抵运工作,保障9.46万农民顺利返乡,解决29.4万台(套)农机具检修难题,受理和处置各类备春耕热线电话4800余次,按时完成了200万亩水稻育苗工作。
提前谋划 超前部署
针对疫情期间备春耕工作需要,吉林市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工作的通知》,对有序抓好生产准备、压紧压实责任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建立了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和市供销社等部门的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提升工作效率。
吉林市制定印发了《吉林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应急保障预案》,成立了全市疫情防控期间备春耕生产应急保障指挥部,建立了“市级统筹推进、县级主体落实、部门协同合作”的应急处置体系,全力保障春耕任务落实。发布了《致吉林市广大农民的一封信》,在购买农资方式、提前统计用工、提早检修农机、适时开展农事活动等方面进行引导。
吉林市于3月24日启动水稻育苗工作,计划水稻种植面积200.25万亩。截至5月9日,全市完成水田旋耕面积116.8万亩,占计划面积的58.3%,预计6月初水田插秧全部结束。全市在4月15日启动旱田整地,截至目前,完成旱田整地面积86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6%;完成旱田播种面积809.9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90.2%。旱田播种预计5月11日前基本结束。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针对昌邑区桦皮厂镇等一些疫情较重的村屯采取“四助四代”方式助耕代种,即:邻里互助、亲友帮助、村“两委”成员协助、其他经营主体扶助;代耕种、代育插、代饲喂、代经营。隔离农民家庭224亩旱田、244.6亩水田、0.9亩大棚全部落实了代替耕作,确保了不误农时、不误农事。
畅通渠道 打通阻碍
疫情防控期间,农资运输受阻,农民有关备春耕的诉求增多。吉林市为此开通备春耕农资运输绿色通道,累计发放各类应急物资和人员通行证1.12万余张,全市1339家农资门店采取“线上订购,线下配送”等方式恢复经营,保障农资供应储备和下摆到户,使1.98万吨种子和50万吨化肥已如期到户;29.4万台(套)农机具按时检修完毕。
疫情防控期间,吉林市农业农村局还设立6部备春耕热线,受理和处置各类备春耕热线电话4800余次,农民最关切的返乡受阻、农资受阻等问题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严格把关 应返尽返
4月2日,吉林市印发了《关于做好备春耕返乡人员流动管理的紧急通知》,召开新闻发布会,并在多个媒体平台发布。吉林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部署推进,研究制定《关于吉林市滞留农民返乡春耕的实施方案》,并在交通、卫健、公安等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启动农民返乡集中转运工作。
他们的办法是,通过“甄别一批、劝返一批”,做到严把返乡条件;通过“自驾一批、转运一批”,做到应转尽转;通过“简化程序、清单推送、闭环管理”,让农民返乡路上更加安全顺畅,切实做到了返乡备耕与疫情防控两不误。由于措施得力,全市累计完成返乡9.46万余人,其中,市本级累计组织21批次集中转运,共转运6485人。
吉林市农业农村局表示,下一步工作将重点在农业企业复工复产、农资市场监管、技术指导培训、农机服务保障、农业防灾减灾等方面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同时积极推动肉牛、棚膜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重点平台谋划,对冲疫情对农业发展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