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党旗领航绘新篇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以党建引领企业创新发展

本报记者 景洋

2020年7月,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长光卫星展台前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正在吉林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询问“吉林一号”发射情况,了解了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现状。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创造了多个“第一”: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

我国第一颗以一个省的名称冠名发射的卫星;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星载一体化”商用卫星;

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米级高清动态视频卫星;

我国第一次以灵巧方式在轨成功成像,国产CMOS第一次在轨技术验证……

这诸多个“第一”,只是“吉林一号”的一个缩影。

从2005年开始研制卫星,到2015年10月7日第一颗“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再到在轨卫星数量达到54颗,成为我国目前最大的商业遥感卫星星座,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已经成为我省商业航天发展的一张名片。

党建引领 激活企业发展“红引擎”

作为东北三省首家“独角兽”企业,长光卫星的发展秘诀何在?

“最根本原因是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企业发展领航定向、凝聚力量、提供保障,在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国家大局中展现长光卫星担当、作出长光卫星贡献。”回顾发展历程,长光卫星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说。

长光卫星成立于2014年12月,党支部也随之成立。作为蜕变自被誉为“中国光学摇篮”的长春光机所的一家民营企业,团队成员多来自中科院,红色文化是其基因,红色引擎始终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公司成立之初,国内暂无民用航天公司成立先例,没底子、没经验、没设备、没人才成为摆在公司面前的“四座大山”,一切都要靠逐步摸索。面临发展困境,党支部第一次会议就明确了工作重心:集中力量办大事,党组织要克服一切困难,支持公司发展。正当“吉林一号”方案刚刚确定并紧张实施时,美国Skybox公司成功发射了世界首颗视频卫星,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市场反响良好,而当时的长光卫星在这一技术上几乎一片空白。面对这一局面,公司党支部一致决定,要做就做到最好,立即组织调整“吉林一号”方案,带领党员职工攻关新技术,研制并发射视频卫星。

好消息终于传来,2015年10月7日,由公司自主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吉林一号”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多项技术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大幕。

随着公司发展壮大,2018年12月,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正式成立。多年来,公司党委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公司党委、各党支部会议的“第一议题”,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体现到谋划发展战略、制定工作举措、完成重点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持续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始终做到“两个维护”。

为保证党组织在企业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充分发挥作用,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党建工作进企业章程,理顺领导体制,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从党委班子到支部班子成员全部由公司管理层担任,同时成立党委办公室,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负责党建日常工作。创新“三强、三比、三优”党建工作法,建强党组织队伍、党建制度、党建阵地,创新开展“比业绩、比创新、比服务”活动,推行重要岗位党员任用优先、相同条件党员晋升优先、同级别岗位党员薪酬优先机制,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经营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企业自主创新发展之路。

鉴于商业航天的特殊性,为保证外场卫星发射过程中突发情况能够快速、彻底解决,公司党委研究决定,每次外场发射前都成立临时党支部,负责外场发射的一切工作,并赋予全面临机决策权。实践证明,在临时党支部的领导下,外场发射人员迸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展现出了极强的责任心,保证了发射任务成功。

公司党委制定党建工作《三年规划》,始终坚持以“党建强”引领保障企业“发展强”,走出了一条党建与企业发展融合共赢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长春市党建工作五星级非公企业”等称号,“三强、三比、三优”党建品牌入选全国2021年度“百个两新党建优秀案例”。

践行使命 实现航天报国“企业梦”

长光卫星为何对研发商用卫星如此坚定执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回答:家国情怀。他说:“过去我国每年要花费大量外汇进口国外卫星视频和照片等产品,用于国民经济建设。一颗小卫星每天在天上飞行能拍摄、存储、传输几万平方公里的影像,每时每刻都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既然我们自己能掌握这一核心技术,就不能让国家再去花更多的冤枉钱。”

2010年,我省率先提出了卫星产业发展计划,制定了《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的意见》,并自当年起,卫星建设项目连续11年被写入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列为全省重大建设工程。2014年11月,国务院60号文件《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民间资本研制、发射和运营商业遥感卫星。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应用系统建设。”这让长光卫星的信心更足了。

有了“星辰大海”的梦想,有了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长光卫星在科技研发、自主创新的路上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并且始终将“科技创新、造福国家、服务人民”理念贯穿于公司发展的每一步。公司成立7年来,依托“吉林一号”遥感数据,逐步构建起由6类基础数据产品、9类专题产品及20类平台产品构成的产品体系,利用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算法实现了全国地表分类的精准化、自动化更新,凭借图像质量高、响应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特点,可以为农林、水利、环保、交通、自然资源、城市建设等14个领域开展150余项类别的精准服务,保障了自然资源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遥感数据采购,稳步推进了湖南、河南、海南、浙江等省份数据服务及“6G”卫星、中国移动5G+遥感创新应用等一大批应用项目,逐步探索推动了遥感数据与5G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公司依托“星载一体化”“机载一体化”等核心关键技术,建立了从卫星、无人机研发与生产到提供遥感信息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

“航天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公司党委一边提高科研投入、狠抓技术建设、优化服务水平,一边心系航天科普教育公益,自筹500万元打造了吉林省航天科普教育基地,基地由长光卫星航天信息产业园和龙泽公园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组成,创新性融入“吉林一号”卫星生产、检测、试验流程展示以及卫星数据影像接收“一站式”体验,成为我省普及航天科普知识的重要平台之一。自2018年10月免费对社会开放以来,吉林省航天科普教育基地每年接待超过10000人,先后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科技厅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首批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实践基地、吉林省科普工作示范基地”等荣誉,与吉林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等院校签订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协议书等。

勇攀高峰 擦亮创新吉林“星名片”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长光卫星刚成立时,无经验、无资料、无外援,如何破题?“就是靠着敢为人先的劲头,努力走出一条自主创新发展之路。”谈到创新,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宣明目光坚定。

公司党委以创新为突破口,定期召开“创新思享会”,交流思想、头脑风暴、分享经验。针对重点项目、重要任务、重大核心技术,成立创新攻坚组,集中攻克技术瓶颈,解决技术难题。扶持创新课题项目,鼓励30万元以下创新项目课题研发,激发原始创新,鼓励大众创新。同时,还组织“红旗支部”“红旗班组”评选,每季度评选“科研星、技术星、攻坚星、创新星”,围绕急难险重任务开展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创建,组建党员突击队、技术攻关小组,着力将敢于在工作中“啃硬骨头”的先进典型树立出来,形成“一个组织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良好氛围。目前,长光卫星党员达到264人,占比达47%,充满朝气、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勇于创新的党员队伍已经成为从公司初创到航天领域领跑全国发展过程中的中坚力量。

拥有30余名党员的“吉林一号”高分03系列卫星党员突击队在12个月内完成了从项目立项到卫星成功发射,2019年6月第一次在黄海海域成功发射,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海上成功发射。仅隔一年,在2020年9月,又一次以“一箭九星”的方式海射成功,再次创造了我国卫星发射记录。

对于民营卫星公司来说,卫星发射成本与重量直接相关,给卫星减重成为一条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7年前,第一颗“吉林一号”卫星重达400公斤,成本约8000万元,为减少成本,长光卫星从未间断给卫星“瘦身”的努力。2020年9月,长光卫星第三代卫星“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进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只有40公斤,成本降低了7000万元,仅为第一代卫星的十分之一。

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技术攻坚队先后攻克基于先进光学载荷的卫星设计技术、大口径轻量化空间载荷制造及装调技术等难题,创造了我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国际上第一颗米级高清彩色视频卫星、我国第一颗以省的名义冠名的卫星等国内、国际多项第一。目前,长光卫星拥有360多项专利申请,其中授权发明专利超过130件。目前,“吉林一号”星座可对全球任意地点实现每天18至20次重访,具备全球一张图一年更新1次、全国一张图一年更新6次的能力。最快可在5分钟内实现对应急任务的响应,这一指标全国领先。由于大量的技术投入,长光卫星也是我国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做到从卫星设计、研制到发射、运营等全产业链自给自足的商业遥感卫星公司。

引才聚才 打造人才兴业“智动力”

民营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求贤若渴,长光卫星如何筑巢引凤?

“党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企业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体制机制创新,充分激发人才创造活力,逐步在企业中形成了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持续、高速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贾宏光介绍说。近年来,公司党委积极引进大批优秀毕业生,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目前,公司“90后”员工占比超过80%,硕士、博士生占比达83%。虽然研发任务重、生产任务紧,但公司年轻人才攻坚克难的劲头满满,员工年流失率不到2%,每年还有大批应聘者慕名而来。

“顺木之天,以致其性”,这是公司党委坚持的人才培养原则。党委按照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改进培养制度,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均衡”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加速员工成长,形成良好的人才梯度,针对不同工作年限、工作性质的员工,帮其制定个性职业发展规划,进行不同侧重的专业培训,实现人均年培训超50课时,满足人才深层次需要。“我认为卫星图像防抖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我申请换岗,为公司开展这项研究!”一位刚入职两年的员工直言诉求。党委经过细致研究,认为其提议可行,不久就专门成立了卫星图像防抖小组。“吉林一号”高分03卫星系列总师、37岁的陈茂胜说:“公司不仅尊重我们的思考,还很包容,鼓励大胆去想、大胆试错,在失败时不是追责,而是帮我们找出症结。这是每个研发人员最看重的。”

“上下班不用打卡,只要能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就可灵活安排工作时间……”聊起公司,很多员工第一反应是:管理灵活。公司党委坚持“尊重、包容、开放”主基调,推行“柔性管理”,采用弹性工作制,以灵活管理释放人才活力,得到公司员工的广泛好评。同时,注重“严管”与“厚爱”并重,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考核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考核员工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同时将发表论文、获取专利等科研成果纳入考核成绩,用考核标尺量出“真人才”。

公司党委积极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多举措稳定人才、激励员工。为进一步激发研发人员原始创新,多次开展骨干员工持股工作,激励骨干员工参与企业管理。为骨干员工发放奥迪A3、红旗H5等交通用车260余辆,极大地激发人才工作热情。定期组织篝火晚会、爬山、球赛、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党群活动,有效增强员工归属感,提高人才队伍凝聚力。公司党委严把发展党员关口,将最优秀的人才培养成为党员,并建立和践行党员“三优先”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在人才队伍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的良好局面。

在党建引领带动下,长光卫星公司高素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司两个团队入选吉林省第一批科技重大专项人才团队,一个团队入选“长白慧谷”人才奖励计划,先后承担8项国家科技部重大研发专项和29项吉林省科技厅项目。多人获评国家“万人计划”,入选中国好人榜,获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首届长白山人才工程、吉林省创新尖兵等各类荣誉80余项。

长光卫星走过的是一条以党建为引领,与时俱进、奋力拼搏的澎湃征途。如今,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依旧目标坚定、一往无前,用党旗领航,绘就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