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四五”时期我们致力于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面对重大战略决策,置身美丽中国建设洪流,要走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稳中求进、久久为功,尽职尽责、抓紧抓实,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环境保护成效,更好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并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科学的系统化协同化工作确保按时完成碳达峰碳中和任务。
以高度政治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我们必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环境治理能力提升、科技创新赋能、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和有益探索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加快构建,绿色转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改革能效逐步凸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愈发清晰。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国人口规模大,发展任务重,我们还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和攻坚期,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还有待缓解。这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当前和长远发展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深刻把握“两个大局”背景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意义,更加坚定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始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道路,尽职尽责、扎扎实实推进“双碳”工作,积极探索高质量绿色发展现实路径,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增强系统观念,强化绿色发展协同配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需要体系化建设,需要众多参与主体、产业、市场间的协同配合。要更好实现“双碳”目标,就必须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加强对绿色转型协同过程的认识和把握,全面提升系统性规律性认识,并把系统观念贯穿工作全过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深入研究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准确理解和掌握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特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应持续增强系统安全观,综合考量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和自然多样性保护,合理制定能源开发利用、产品生产供应、生态资源保护的安全红线;增强系统工程观,推进地球系统科学、能源系统科学、生态系统科学、社会系统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拓展绿色转型技术领域,推进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增强系统治理观,政府、市场、企业协同发力,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生态治理与绿色发展,把依循事物发展规律和积极顺应人民意愿统一起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来优化协同发展路径,加强绿色转型过程对接社会公平正义的探索。通过系统性推进“双碳”目标的实现,优化升级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国土空间结构,提升绿色发展在引领和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优势作用,使之成为强引擎,持续助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深化过程意识,有序推进绿色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必须立足国情,坚持稳中求进、逐步实现,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搞运动式‘降碳’、踩‘急刹车’”。工作中务必做到综合考量、综合施策,而非“一刀切”式“降碳”。这就要求有关方面在改革发展和稳步推进“双碳”工作、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成效进程中,切实强化过程意识,逐步挖掘绿色转型从量变到质变的赋能机制,稳中求进开展各项工作。从能源转型过程来看,我国面临传统能源向新能源转变的重要换挡期,现阶段的产业发展及民生保障尚未完全实现与高碳能源脱钩,但可再生能源开发已出现持续增长,顺势而为,应稳步探索能源换挡与经济结构、技术规模、政策机制相适应的发展机制,助推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增长。从技术创新过程来看,绿色转型对新技术依赖性强,产学研合作必须进一步深化,择机而行,不断加强已有低碳技术储备,以多路径、多平台的方式积极推动新技术突破,同时加强技术评估与交易体系建设,不断提升绿色产业评价机制,科学把握、有序推进绿色转型技术研发,充分发挥优势,牢牢抓住发展机遇,努力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从市场转化过程来看,以“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的生产方式,正推动行业企业转向低投入、高效率、低污染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合时而动,应着重突出市场配置,助力低碳产业为市场资源植入新动能,积极发挥“碳汇”机制在市场中的作用,突破市场“碳壁垒”,不断拓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大连海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