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专刊

王秋举:把论文写在稻田里

宁文娟

作为吉林农业大学水产养殖系硕士生导师,出生于1985年的王秋举拖家带口,在公主岭市南崴子村一待就是4个养殖季。

2016年,吉林农业大学为了培养青年教师,选派王秋举到上海海洋大学进修,她的研究方向是虾蟹动物养殖学。

“南方的河蟹个头大,普遍能达到2两以上,卖几十元一只,而吉林省的河蟹普遍重约一两,一斤仅卖十几元。”回来后,王秋举不断思考,如何让吉林人民吃上本地养殖的新鲜河蟹和龙虾?如何让吉林人民依靠养虾蟹致富?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试验,王秋举认为在水稻田中开展虾蟹养殖是可行的。吉林省的水稻种植面积达1200万亩,开展稻田养虾蟹,不仅能使大米价格提高、水产品有收益,还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经过申请,王秋举组建科研团队,作为指导教师,她带领研究生们在每年的5月至10月,到位于公主岭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的养殖基地驻扎。基地的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但是王秋举和学生们始终坚守着。“我们坚持‘把论文写在稻田里’,为实现‘保护吉林黑土,养出大虾大蟹’的目标而努力!”王秋举说。

2021年,吉林省科协、吉林农业大学牵头建立了公主岭市稻渔科技小院,就设在王秋举的驻地,而王秋举也成为科技小院的首席专家。

四年来,王秋举带领团队以产业瓶颈问题为导向,在一线生产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积极探索形成系统的养殖产业。经过多次努力,团队建立了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该模式在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大赛中获得特等奖,现已在吉林省推广近10万亩。相比只种植水稻,采用“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的稻田养蟹模式和集成技术,稻谷利润由原来的550元/亩增加至1100元/亩,水产品利润增加至760元/亩,总利润可达1900元/亩,经济效益相比单一种植水稻增加1300元/亩左右。

为了解决“南虾北养”虾苗成活率的问题,让吉林人真正吃上自己养殖的小龙虾,2018年以来,王秋举带领团队反复实验、积极探索,形成了中间培育技术。2021年的实验数据显示,中间培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达到了60.25%。

经过4年的不懈努力,王秋举师生发表SCI论文10篇,获批专利1项,申请地方标准2项,获多项科研奖励,帮助依托单位公主岭市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3个,2021年小院蟹田大米获全国渔米比赛金奖。

作为吉林省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成员,王秋举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带领学生们举办虾蟹科普知识、养殖技术宣讲等社会活动,对全省稻渔综合种养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养殖户在养殖技术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对于产粮大省吉林来说,备春耕是头等大事。王秋举带领学生依托公主岭稻渔农技协和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备春耕线上技术培训工作。同时,利用自媒体持续做科普宣传工作。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为社会和农民朋友做点实事,是我们最大的心愿。”王秋举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