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20版:区域传真·四平

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7月视察吉林以来,181万四平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用“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加快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进程——

重任千钧再出发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王纪佳

梨树县百万亩绿色食品玉米标准化基地。李坤 航拍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田野,这是一片大有可为的热土——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第一站就来到了四平,给正处于发展转折期的四平人民以关怀、以信心、以航向。如今,近两年时间过去了,181万四平人民满怀激情,用黑土地保护全面提档、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品牌的新成果作出汇报。

守好粮食安全“压舱石”——

黑土地保护全面提档升级

四平市委、市政府自觉将黑土地保护上升到粮食安全、国家安全的政治高度,坚持“农业立市”战略不动摇,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全面提档升级。

2021年,全市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493.3万亩,超省定计划17.3万亩。2022年,全市计划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515万亩,现已推广实施560.8万亩,超省定计划45.8万亩,基本实现适宜地块全覆盖。

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在推广“梨树模式”基础上,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实施单元,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规范行距,利用导航作业,率先实现现代农业的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

这是耕作制度的一场变革!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介绍,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沿用了“梨树模式”下的4种种植方式,即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种植方式、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方式和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种植方式。按照实际推广面积,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作业补贴,每亩补贴60元。现代农业生产单元使用农事服务软件系统,内嵌作业流程,耕、种、管、收四大环节按时提醒,电子合同领用任务、一键完成,作业效果全程可见。

“我是第一个进行‘现代农业生产单元’试验的。去年一个单元配套1台六行条旋机、1台六行免耕机和1台六行收获机,6天完成从种到收的全部作业。”梨树县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每公顷可节约1000元。

如今,四平市正按照“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的原则,实现现代农业生产单元生产全程可追溯。

持续放大保护效应,创建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坚持把保护黑土地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集成建设“三大板块”,通过良技良法配套、工程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兼顾等措施,全面创建黑土地保护示范区,放大黑土地保护效应,加快打造“四平样板”。

——强化基础设施板块。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土地平整、田间道路、灌排渠道、岸坡防护、农田电网等农田综合设施建设。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3.5万亩,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47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5%,极大提高了黑土地综合产能。

——夯实有机质含量板块。以项目带动推广黑土地保护技术,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在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市等地推行有机肥积造利用、肥沃耕层构建、土壤侵蚀治理等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对培肥地力、改善黑土地质量作用明显。同时,依托新型经营主体、黑土地保护示范主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增施有机肥、推广高效肥料进行养分调控。全市完成技术推广面积2009万亩次,有效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极大缓解黑土地变“瘦”问题。

——提升环境质量板块。推广病虫草害绿色统防统治技术,重点推广生物防螟技术、杂草防除、草地贪夜蛾、粘虫等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控制农药过量使用;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共建设区域畜禽粪污集中处理中心17个、村(屯)畜禽粪污收集点1520个,基本形成粪污收储运体系,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5%;推进秸秆“五化”利用,全市秸秆利用量达到85.83%。

高举法治利器,守卫黑土粮仓。四平市以法治为黑土地保驾护航,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利用并举的治本之路。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立法精准度。出台《四平市黑土地保护条例》,成为全国首个针对黑土保护进行立法的地级城市,对水土流失治理、保护性耕作等工作进行了规范,将黑土地保护利用全面纳入法治轨道,为黑土地永续利用、造福子孙提供了坚实立法保障。

——坚持明责赋权,推动管理体系规范化。黑土地保护是一项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系统工程。为破解农业部门“单打独斗”、不同区域“各自为战”难题,四平市构建起全链条闭环工作体系,把明晰权责作为黑土地保护立法的重中之重,明确了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乡(镇)政府工作职责,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及黑土地承包和经营者责任,进一步规范了黑土地保护职责、保护措施、工作机制,并在全省率先建立黑土地保护“田长制”,真正把保护责任落实到田间地块、基层组织、黑土地使用者,有力保障了黑土地保护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坚持执法必严,增强政治监督约束力。四平市将“黑土地保护”作为政治监督焦点,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由市纪委监委牵头成立专项监督工作组,梳理67个量化监督指标,发挥“1+9”监督工作机制作用,采取“零容忍”硬措施,强力推进盗采黑土泥炭等违法行为专项排查整治。全市共立案184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7人,给予组织处理133人次,采取留置措施16人,移送司法机关15人,追缴资金2000万元,实现了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从全省一流向全国一流进发

四平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头号工程”,针对堵点、痛点、难点,打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组合拳”,使改革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营商环境从全省一流迈向全国一流。

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市本级42个部门、1859个事项纳入市政务大厅,38个部门1577个业务办理项实行无差别全科受理,占比达84.83%,“综窗”受理率全省最高,企业和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

“无证明城市”改革打造四平样板。通过直接取消、数据查询、部门核验、告知承诺等方式,优化“无证明”办理体验感。累计办理证明事项7万件,减少跑动次数14万余次,节约办事成本140万元。“无证明城市”改革被省委确定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并推荐至中央依法治国办。

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全程“网上办”“领代办”,告知“承诺办”,并联“快速办”,市政“免费办”。通过减环节、减流程、减材料、减时间,压缩审批事项15项,审批材料缩减60%,审批效率提高50%以上。

推进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编制的《无证明办理工作规范》《政务大厅服务工作规范》《政务服务无差别受理工作规范》,被确定为吉林省地方标准,填补了省内政务服务标准化空白。

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以办理《市长信箱》《人民网领导留言板》、12345市民热线、百度贴吧群众意见建议为抓手,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在人民网893个领导留言板回复率排名中,市委书记、市长留言板回复率100%,多次列全国第一。

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零见面、网上办,零证明、减材料,零成本、没费用,零等待、马上办,零跑动、送上门”“五零”举措,企业登记全程网上办,最快2小时,最慢4小时,全市500余户企业享受到免费刻章等服务。

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全流程在线审批。开发了管家式对口服务移动端平台——“四平企服”小程序。在原有70条政务服务热线基础上,进一步整合20条政务服务类、党群、司法及民生类热线电话,总整合热线数量达到90条,是全省唯一实现热线电话“一号通”的城市。

探索构建高标准、高水平的社会信用体系。颁布实施吉林省首部专门规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四平市社会信用条例》,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了信用建设发展长远目标。出台公务员诚信档案信用信息目录和《公务员诚信档案管理办法》,共建立公务员诚信档案10043份,实现全市公务员全覆盖。出台《金融机构应用“信易贷”平台为市场主体贷款奖励方案》,设立2000万元“信易贷”风险补偿基金,缓解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超过8.3万家,需求金额366亿元,授信总额186亿元,成为东北地区在全国“信易贷”平台融资金额最多、授信金额最高、推动效果最好的地区。2021年10月,四平入围第三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为我省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地区。引入信用评价机制,对农户、农民合作社、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普遍进行信用评级,推出了“红本贷”“黑金贷”“粮食银行”,助力乡村振兴。

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崭露头角

四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条主线,采取多种举措,全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健康快速发展轨道。2021年开始,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到2021年末,已有农民合作社7524个,占全省合作社总量的9.3%;共有家庭农场4902个。

示范创建。开展多轮次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示范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各级示范社600个,占全市合作社总数12.3%,其中国家级26个、省级260个、市级111个、县级203个。全市共有各级示范家庭农场415个,其中省级69个、市级123个、县(市、区)级223个。2021年有17个农民合作社获全省“百强社”称号,2022年有20个农民合作社获四平市农民合作社标兵称号。

服务提升。落实中央和省相关项目扶持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市本级区级以上新型农业主体提供记账及政策咨询等服务;落实一乡一名专职辅导员,指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做好章程制定、社务公开、组织机构建设、规范化管理和项目申报等工作;建立基础数据信息库,实行动态更新、统一集中管理,为新型主体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准确信息。

合作联合。积极探索建立粮食银行,目前已有18个农民合作社与新天龙公司开展粮食银行合作业务,规模经营土地10余万亩,增强了经营主体风险防控能力。

搭建平台。推广农业农村部“信贷直通车”平台,推广“4+N”银保联动“黑金贷”模式,搭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金融部门对接平台。全市共设立4家县级金融综合服务总站、10个乡(镇)分站、724个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连续两年开展融资需求对接活动,截至2021年9月末,为742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需求27887万元。2022年进一步加大了融资支持力度,仅备春耕期间,就为67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融资需求22772.8万元。

产业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积极参与品牌农产品评选认定。全市50家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获得“平地生香”品牌使用权,涵盖米香、酒香、菜香、肉香、果香、油香、蛋香7大类农产品。

强化培训。多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赴辽宁、黑龙江、浙江、天津等地学习培训和考察,800余人次参与;市及各县(市、区)利用多种资源,培训千余人次,还推荐50余人次参加国外培训;分层分类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共培训2029人;采用“半天理论+半天实训”的灵活方式,培训高素质农民817人。

政策扶持。落实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扶持政策,各类涉农项目资金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在信贷方面,开展了村级担保基金试点。以双辽市为试点,创建“村级担保基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新模式,目前村级担保基金业务由8个试点村向全部行政村推开,已缴纳村级担保基金45万元,累计发放贷款505户,金额1289万元。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办“五零”服务新举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登记全程网上办、最长不超过6小时。已落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模式创新。2020年以来,铁西区农经部门指导合作社开展了带地入股试点,协调保险公司为试点合作社开展了玉米收益险。带地入股农民种地,不再提前支付农机作业、种子、化肥、农药等费用,一切费用由合作社垫付,秋后统一算账。由此,实现了合作社和农户双方互惠互利,促进了粮食持续增产。

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品牌——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四平,一座在炮火硝烟中诞生的“英雄城”。

从塔子山到三道林子遗址,从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梨树指挥部到四平革命烈士陵园……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郁的英雄气息。

两年来,四平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筹建四平干部学院为重要载体,深挖四平红色资源“家底”,全面打造四战四平红色党性教育品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为党员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

2021年4月25日,四平干部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四平干部教育主渠道主阵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体系得到新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能力得到新提升。四平干部学院理事会多次召开由多部门和单位参加的研讨会,挖掘提炼出“十六字”四战四平精神内涵:听党指挥、敢于胜利、植根人民、一往无前。目前,这“十六字”已充分融入四平党史学习教育中,成为四平干部学院红色教育体系中的必学课。

深挖红色点位,树立精神丰碑。充分整合域内红色文化遗产资源,围绕“四战四平”,确定并建设了东北民主联军四平保卫战指挥部旧址、三道林子战斗遗址、塔子山战斗遗址、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陵园、四平烈士纪念塔等12处红色文化重点教学点位,并设计了市内路线、东线、南线、西线、北线等5条现场教学线路和1-5天的具体培训方案,将分散的红色教育资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实现了高效利用,为后人提供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

如何将四平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集合34家成员单位之力,四平干部学院探索出一条别具特色的红色教育实践路径。

——构建“六位一体”课程体系。开发出专题教学、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情景教学、影像教学等特色课程,实现菜单式教学,从质量和数量上满足了学员多样性需求。其中,专题课42个、访谈式教学3个、现场教学18个、体验式教学项目及教学环节14个、情景式教学3个、影像教学3个。

——打造红色教学培训师资联盟。按照“校内校外、市内市外、域内域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建立包括市委党校、省委党校相关教研部、吉林师范大学相关学院、各县(市)区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等10多家单位在内、由60多名教师组成的优秀师资库,为红色教育培训提供强大的师资保障。

——构建红色教育基地体系。结合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区位的红色资源,延长红色培训链条,丰富红色培训内容,拓展红色培训空间,拉长教育基地历史纵深。结合多条旅游线路的开发设计,让散落在全市的红色教育资源得到高效、有序利用。

——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开发设计了战地救护演练、战地攻防演练体验式教学和红歌会等,丰富了培训内容,提升了培训的吸引力与实效性。两年来共举办154期,培训14000多人;委派教师在校外进行四战四平史专题教学和现场教学66次,培训3000多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