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连续有雨,雨水时来时收,太阳时隐时现。孟夏草木长,分绿与窗纱,雨霁悦鸟性,凉风空人心。
孩子多半认为转雨伞和踩水坑都很好玩。文艺少年觉得雨天很适合强说愁。小说和影视里常用暴雨来营造气氛,加强情感冲突。但我年少在南方时不大喜欢下雨,不喜欢春天的淫雨、夏天的雷雨、秋天的冷雨、冬天的冻雨,可能是多愁善感的年纪,不喜欢伴随雨水而来的霉斑、泥泞、潮湿和阴寒。是到东北后,才逐渐学会看雨。
南方下雨是很寻常的事。而东北的雨,如果是盛夏,往往雨脚一收,太阳随后便出来了,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在晴朗的天边,有时甚至是两道彩虹。此时,天宇明净,空气凉润,植物鲜亮,鸟啼清脆,氧气充足到使人沉醉,真是难以尽述其好处。
至今我人生的一半生活在南方,一半在东北。大体而言,南方一年四季都有雨,而东北的雨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南方雨水的边界是比较模糊的,密密斜织成一张大网;东北却有时这个城区暴雨倾盆,相邻城区却阳光万里,好像天地间有一道透明却分明的帘幕,隔开了两个世界似的。南方的春雨像一阕婉约词,缠绵、温柔、纤细、持久,如江南女子般婉约,来时犹抱琵琶,下时娉娉袅袅,走时欲语还休;东北的夏雨则是一首边塞诗,豪爽、酣畅、粗犷、鲁莽,如关东汉子般干脆,上来就是万马奔腾,滂沱恣肆,来时痛快,去亦潇洒。
在东北生活多年,我曾多次夏日途中遇雨,因为夏雨不冷,所以不急也不恼,反而欢喜得很。有一次是大学时,暑假里从桂林路逛街回来,刚走到校门口,赶上一阵急雨,瓢泼似的,撒豆似的。这样的急雨,急到太阳一时还没来得及躲进云层里,依然洒下光辉;这样的阵仗,亿万雨箭齐发,铺天盖地而来,是我在南方未曾见过的。没带伞,跑到最近的宣传窗下避雨,耳畔劲风携雨横吹,头顶雨珠穿林打叶,树枝上也坠落下串串雨链,根本避无可避,很快,衣裙头发全湿了,路面上雨水汩汩奔流,积水处能淹没脚脖子。宿舍就在百米之外,却因层层叠叠的雨幕阻隔,仿佛海市蜃楼,遥不可及。站了一会儿,我突然心生豪情,决定不避雨了,虽没有竹杖芒鞋,也没有蓑衣斗笠,又何妨学着苏东坡“吟啸且徐行”“烟雨任平生”呢?于是,我就这么头顶毫无遮蔽地走进漫天大雨里去了,走进宿舍楼前雨水汤汤的广场里去了。我一点也没有加快脚步,全不顾自己早已成了落汤鸡,全不顾原本一同避雨的人诧异的注视,闲庭信步似的。我低头欣赏着雨珠溅起的大朵水晕,我喜欢它们如同一朵朵的稍纵即逝的牡丹花,前赴后继,挨挨挤挤。我心里为自己难得的放任而窃喜,那种快活感几乎要冲破喉咙,几乎忍不住也要“吟啸”一番。
还有一次是在百花园赏花邂逅大雨,我撑着伞听雨点噼啪弹唱,在雨中的鹅卵石小道上漫步,走到亭榭里看池塘中雨点滴落留下的大小涟漪,不由想起蒋捷听雨歌楼上、听雨客舟中、听雨僧庐下的区别,别有一番感悟。一次是在省图停车场,彼时天昏地暗,室外人迹全无,雨点敲在车顶乒乓作响,满耳激烈单调的乐声,我就这样在车里边读一本小说,边听密雨盲奏一整个下午。还有一次是带着孩子被困车中,我们索性就在车里安心赏雨。暴雨如注,雨点像密集的子弹敲打在车窗上,雨线似湍流的瀑布哗哗流淌,雨声在钢铁密闭空间里被无限放大,满世界激越共鸣。两个孩子一边听雨一边在被水汽渐渐模糊了的车窗上用手指头画画。
还有时,赶上一夜雨疏风骤,门前海棠绿肥红瘦,湿润地面胭脂铺路,或者夜雨晨霁,早上出门,天蓝风轻,鸟语花香,一切都是充满希望的样子,瞬间就能点亮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再或者夜归遇雨,街灯、霓虹灯分外迷离梦幻,车灯连成一长串璀璨的流光项链,地上的万千密集雨脚似在跳踢踏舞……
朱自清笔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春雨,汪曾祺笔下“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的夏雨,张爱玲的秋雨,余光中的冷雨,杜甫的知时好雨,李商隐的巴山夜雨,它们或轻柔无声,或明媚润泽,或淋漓淅沥,或孤冷寂寥,这都是南方的雨。而东北典型的夏雨,其气象如梅尧臣笔下的“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山根水壅壑,漫窗若注壶”;如华岳笔下的“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一方天地,一方气候,一方民风。久居一地,雨水的特性会融入人的性格当中,东北人的性格里就融入了东北雨的豪迈大气、热情奔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