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白城

白城:“绿色+特色”推动产业兴农富农

本报记者 张磊 尹雪

近年来,白城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绿色特色农业产业,突出主粮加工、肉乳制品加工、杂粮杂豆加工“三条线”,聚焦壮龙头、强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建基地、创品牌,全力打造玉米、水稻、杂粮杂豆、肉牛、乳品、肉羊、生猪、禽类、水产、果蔬等农业“十大产业集群”,推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壮龙头,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白城市以龙头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链,进而形成产业集群。全市围绕特色农业重点产业,依托市、县两级工业园区打造龙头建设平台,狠抓全程服务促进项目落地开工,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白城市先后引进建设了吉林梅花、益海嘉里、吉运、和合、飞鹤、牧原、裕丰米业、安大牧业、洁洁宝等骨干企业。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玉米、水稻、杂粮杂豆、畜禽等特色农产品在加工深度上迈出较大步伐,全市特色农产品经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优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态势凸显,特色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形成了大龙头带动大基地、拉动大产业的发展格局,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全市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强主体,搭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白城市将引导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作为重大课题。以农业企业、产业大户等为培育重点,将龙头企业做“大”、服务组织做“活”、专业大户做“特”,现已初步构建起以特色农业产业化企业为龙头、专业服务组织为纽带、规模种植户为细胞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围绕农业重点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白城市大力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架起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间沟通桥梁,促进产销双方在平等、自愿、互利基础上稳定合作。

鼓励农民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生产规模,积极推进原料生产基地向“一乡一品”和“数乡一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引导龙头企业采取签订订单、土地入股、长期租赁等合作模式,加快培育建设一批与企业加工需求相适应的原料生产基地,并不断探索利润返还、按股分红等利益联结机制,促进企业与基地农户深度融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经济联合体。

建基地,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白城市围绕水稻、谷子、小冰麦、绿豆、燕麦、花生、香瓜、黄菇娘等特色产业,抓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加快特色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步伐,整合市农科院科技资源,组建白城市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开展特色农产品科研攻关。同时,加大对涉农企业的支持力度,运用政策杠杆鼓励企业进入特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截至目前,白城市特色经济作物实际播种面积131万亩,畜禽饲养总量达2051.94万头(只),奶牛、肉牛、羊、狐貉饲养量居全省前列;肉蛋奶产量31.12万吨,年产水产品5万吨,居全省前列;水稻、辣椒、绿豆、葵花、肉牛、奶牛、生猪、白鹅等种养布局打破县域界限,在全市范围内初步形成板块式布局;全市共新规划建设30亩以上标准化棚膜园区5个,现已建成3个,新建棚室1537.9亩。

创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发展绿色特色精品农业的过程中,白城市深刻认识到品牌的重要性。为此,白城市实施“名牌战略”,发展“品牌经济”,打造属于自己的“名品”。

白城市积极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树立“品牌经济”意识,鼓励和扶持具有过硬产品质量和较强经济实力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认证和申报工作。借助域外招商引入的“飞鹤”“龙丹”“雨润”“金龙鱼”等中国驰名商标,加快开发彰显白城特色农产品品质特征的乳产品、油产品、米产品、禽产品等知名品牌;利用域内自主开发的“好雨”和“洮儿河”等中国驰名商标,精心培育展示白城地域优势的白城弱碱地大米系列、高档白酒系列等知名品牌。

如今,享誉国内外的白城特色产业品牌如雨后春笋一般,活跃在农产品交易舞台上——白城市被誉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白城燕麦、绿豆花开并蒂;“洮南黑水西瓜”被誉为“中国最好的西瓜”;“哈尔淖”牌鲜鱼被评为全国十大魅力农产品……一批又一批名牌农产品,走出白城大地,闯进繁华都市,打入国际国内大市场,白城特色产业品牌的影响力显著增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