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文化

美丽治安村:打造红色文旅产业链

本报记者 王秋月 左道

治安村修建的红色主题广场

治安村的正门门头

抗联练兵场正门


治安村,坐落在长白山南麓密林深处,是吉林省集安市榆林镇内一个面积仅有50多平方公里的小山村。

就是这样一个小山村,却处处布满了中国军民奋勇抗战的“红色”印迹。在这里,抗联的故事被口口相传,抗联的精神被代代传承,“红色”基因已经融入百姓血脉,深深的抗联情结成了村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如今盛夏已至,治安村成了游人避暑的好去处,在这里追寻先辈足迹,体验红色之旅。

赓续红色基因

发挥教育功能

走到治安村村口,可以看到一个极具特色的高大“村门”,村门的门柱用石头堆砌而成,门楣则用实木搭建。村门的正反两面都用木板雕刻了醒目的对联,正面对联的内容是:“英雄气概霜枫色,靖宇精神铁血情”,横批“红色治安”,这是特邀杨靖宇将军次孙马继志书写的;背面对联的内容是:“初心求得老村新变化,好梦促成生活大提高”,横批“幸福治安”。

走进村子,整整齐齐的红瓦白墙灰门楼,家家庭院铁门上插着“抗联第一路军”的旗帜,浓浓的抗联情结被彰显得淋漓尽致,进入村子的游客纷纷拍照留念,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在治安村九组有一座烈士陵园,名为“刘金铎烈士陵园”,是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陵园内始终保持着干净整洁,地面上没有落叶及杂草,墓碑前面经常摆放着鲜花和祭品。

根据村里的老人回忆,自1952年起,治安村村民便自发地形成了一个祭拜刘金铎烈士的传统,不仅治安村小学的学生和老师有组织地在清明节时到墓前祭扫,这里的村民也经常自发前去祭拜。

据治安村妇女主任兼计生员吴春凤介绍,打扫烈士陵园,都是附近的村民自发去的,谁看见周围脏了就直接打扫了。

村里的退休教师袁文芳说:“刘金铎夫妇当初为了治安村居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国家开发红色旅游,刘金铎烈士墓又成了红色旅游的宣传景点,这是治安村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了解,从1971年开始,治安村村委会为了纪念抗日英烈,将刘金铎烈士及其妻子和警卫员的遗骨遗物等迁葬到现在的位置,并立碑修墓,供后人瞻仰。

2006年又将烈士墓扩建为陵园,以方便人民群众在祭奠活动中继承先烈遗志,缅怀壮士英灵。

为了更好传承和弘扬抗联精神,榆林镇和治安村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开发工作,先后筹措资金,在治安村新建了村史教育广场、骑兵队教育广场、抗联酒坊、田间游览栈道、抗联练兵场等红色游览景点。

同时,对原有抗联食堂、抗联军校上下山路、停车场、刘金铎烈士陵园等设施进行了再提升,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景观小品20多处。

治安村另辟蹊径,借助红色旅游的发展势头,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积极谋划红色旅游,得到了游人的认可。游客们走在治安村,既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感受到风景宜人的良好环境,又能重走抗联路,追忆当年抗联战士浴血奋战的艰苦岁月,体会抗联战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对比当今的幸福生活,彰显了红色旅游的教育意义。

游客们来到治安村后,从游览、体验到参观行程结束,每个人的内心都深受洗礼,通过学习游览,大家增强了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也增强了爱国主义热情。

促进文旅产业融合

增强内生动力

自从推出了红色旅游项目,治安村的游人络绎不绝,游客几乎涵盖了全社会各个年龄层和职业群体,其中,青少年学生参加红色旅游明显增多,已经成为红色旅游的主体。集安市范围内的中小学校将红色旅游景点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育基地,把红色旅游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红色旅游大众化、常态化的教育功能进一步彰显。

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抗联文化、领略抗联精神、接受革命教育,治安村加大收集整理抗联历史文献和资料的力度,积极与通化市委党校、集安市委党校、抗联文化专家、了解当年历史的老人沟通、联系,全面、细致地了解掌握治安村抗联时期的历史。

通过展示、讲解等形式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构建抗联文化符号,力争打造出本地特有的抗联文化品牌。依托红色旅游,治安村不断发展壮大周边产业,目前已经制定了开发绿色稻米、抗联酒坊、抗联煎饼、亲子农场等具有体验项目的旅游产品,增强游客的参与感、互动性。

治安村还计划利用本地丰富的石头资源做文章,开发石头产品,如:精品小磨盘、石头花瓶、石头彩绘等产品。通过打造品牌、引入客源、优化服务等方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目前,治安村已经完成了对抗联遗址的保护性修复,包括抗联军校遗址、瞭望哨等,建设了120平方米的抗联食堂、5000平方米的抗联拓展训练基地,修建了停车场、雕塑广场、休息长廊等基础性工程,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美化绿化硬化,完善了基础性设施。

红色旅游讲解员作为传递红色文化的形象大使、宣传大使和红色精神的传播大使,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元素。打造“干部讲解团队”“少先队讲解团队”,不断充实治安村红色旅游服务力量。治安村加大对“村两委”、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旅游服务接待质量,通过村干部带村民的方式,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形象。同时,治安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对村委班子、红色旅游讲解员、旅游公司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开展域内、域外培训,进一步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建立一支长期“驻村工作队伍”。

村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多彩。以往村民想要开展文化活动,苦于没有地方,现在,村上协调为村民购买音响和舞蹈器具,村民可以到修建漂亮的广场上活动。每到晚上,热闹的广场舞,激情洋溢的秧歌舞,让村民们切实感受到了村子里日新月异的变化。

夏季,村里还会放露天电影,每次电影播放,村民都争先恐后去观看,孩子们更是手舞足蹈,有些村民表示:“来这看得不仅是电影,还喜欢这样的氛围。”

打造农村电商

推动农产品多平台销售

为了配合红色旅游业在治安村的长远发展,把周边的产业一起带动起来,治安村提高村民就业创业能力,聘请了专业教师对村民进行电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电商概念、网店开店入门、电商创业案例、电商平台演示操作等内容,以老师授课、实例分析、操作指导、师生互动、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展开。

治安村采用“红色旅游+特色农产品模式”,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大力发展以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制作销售为主的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治安村的板栗、笨鸡蛋、笨鹅蛋、木耳、纯正蜂蜜等农产品都有了用武之地,备受游客青睐。结合特色农业产品销售的模式,给更多村民提供销售的渠道,增加村民的收入。村里将农产品陆续上架到“集邻优选”电商平台,上面有鸭蛋、鸡蛋、木耳及蜂蜜等农副产品。消费者只要点击购买、输入地址,等待发货、接收,一条龙的服务,就可以将正宗的特产带回家。

据统计,仅帮助农户销售土鸡蛋,销售额就达到了2万多元,目前治安村的土鸡蛋已经是供不应求。这些都是通过电商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治安村的土特产。“农产品+旅游+电商”这一模式,通过农产品溯源激发消费者的旅游兴趣,带动农产品富足地区的乡村生态游,以旅游服务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通过游客们对景点的直观认知加速消费者线上农产品下单的步伐。在红色旅游的带动下,村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转变,腰包鼓了,底气足了。未来,治安村也将继续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王秋月摄)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