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1版:头版新闻

两年来,梨树县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发展道路上持续优化提升,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做表率,实现跨越式发展——

奋力推进“梨树模式”提档升级

本报记者 闫虹瑾

七月盛夏,走进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一望无际的玉米抽雄吐丝,经过雨水的浇灌更显青翠茁壮,广袤的黑土地焕发着盎然生机。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视察时,专程到梨树县察看黑土层土质培养和玉米长势。他语重心长地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梨树模式值得总结和推广。”

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和鼓励,让梨树县坚定了信心、增添了力量。两年来,梨树县不负总书记嘱托,努力出经验、蹚路子、走在前、做表率,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骄人成绩。2021年,梨树示范基地玉米亩产达到1077公斤,创东北地区高产纪录。2022年,我省优化提升“梨树模式”,46个县(市、区)推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283万亩,稳居全国首位。

“梨树模式”提档升级 耕地质量显著提升

“两年来,黑土地保护已经形成全社会共识。‘梨树模式’由2020年在全县推广150万亩,到2021年232万亩,再到今年280万亩,一年一个新台阶,实现跨越式发展。”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自豪地说。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五强县之一的梨树县,正是黑土地保护利用的试验田。2021年,梨树县率先打造“梨树模式”升级版,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实施主体,打破农户间土地界限,以300公顷土地相对集中连片为一个单元,全程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发挥农机具作用,整县推进实施“梨树模式”。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形成以合作社为主体,政府主导,粮贸、金融、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一体的生产格局,做到规模连片、规范行距、智慧种植、产销统筹,率先实现现代农业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王贵满介绍,去年全县完成了14个单元建设,今年计划达到22个单元建设。

从2007年到2022年,从对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攻关探索到面向全国推广,如今,“梨树模式”已成为防风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综合代名词,积淀了渐渐“黑”起来的农田和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者。

“我这700多公顷地全部采用‘梨树模式’,秸秆粉碎烂了之后地不干,通透性好,抗倒性强,防病虫草害,1公顷地能打粮2.4万斤,节约成本1200元。”谈及过去,梨树县康平街道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卢伟望着垄间腐烂的秸秆,脚踩松软的黑土地感慨道,以前这地硬邦邦的,用手抠到两厘米都费劲,现在根系都能扎到1.5米了,一铲子下去,还能看到好多蚯蚓。

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两年来,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黑土地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了全国第一个保护性耕作技术规范,设立了全国首家黑土地保护院士工作站,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连续举办七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全力以赴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农机农艺高效融合 黑土粮仓永续利用

从黑土地保护谈到科技兴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现代化关键要靠科技现代化,要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基地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专家学者要把论文真正写在大地上,让农民掌握先进农业技术,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两年来,“梨树模式”不断创新农业科技研发应用模式,以科技为支撑,率先在东北黑土区实现了秸秆全覆盖技术“国产化”、免耕播种机具“中国化”、耕作技术推广“系统化”。

2021年,梨树县与中科院合作,高质量完成了万亩“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任务;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百名硕博进百家合作社”行动;成立了梨树县农科院,围绕种子、农机、农技进行科技攻关,持续提升“梨树模式”的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

今年,“梨树模式”在原有玉米秸秆覆盖免耕、玉米秸秆覆盖条带旋耕、玉米秸秆覆盖原垄种植和玉米秸秆高留茬垄侧栽培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基础上,结合“秸秆变肉”工程,融入秸秆科学离田和粪肥堆沤还田模式,打造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升级版。

“过去农民种一季玉米,地要反复整、压4次,加上大量使用化肥和掠夺性开发,破坏了黑土层结构。”王贵满说,今年,他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研发生产出一款在秸秆覆盖地表条件下完成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多工序一次作业的新型免耕播种机,在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走进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院,一排排现代化大型农机具引人注目。“这是玉米联合收割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摘穗、剥皮、收集装车;这是无人植保机,用来除草和田间防虫……”卢伟指着自家“宝贝”对记者逐一介绍,这60台套农机具覆盖玉米从种到收各个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打开手机,指尖轻触,卢伟调出了一幅新型免耕播种机春耕作业轨迹图,对记者说:“有了这张图,待到秋收时节,农机就能按照春耕时的轨迹收割玉米了。”在合作社驻点开展科研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人员为农机安装了无人驾驶系统,具有精准播种、自动收割等多项功能,实现远程遥控。

两年来,我省启动了农业机械化智慧云平台保护性耕作作业监测,免耕播种机安装实时监测设备并同步上传,固化保护性耕作地理坐标,实现全省统一管理。目前,全省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3.5万台。

“现在农业发展模式逐步从‘机械化’过渡到‘智能化’,变成‘智慧农业’‘指尖农业’,新农民动动手指就可以完成生产活动。”王贵满信心满满地说。

记者手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饭碗田”。

两年来,梨树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断增加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黑土层变薄、变瘦、变硬趋势实现了逆转。

我们欣喜地看到,秸秆全部还田地块,每平方米蚯蚓数量约60至100条,是常规耕作的十多倍。秸秆覆盖在地表,减少水分蒸发和升腾,相当于增加40至50毫米降水,平均可减少土壤流失80%左右,每公顷可减少风蚀量800多吨,节约成本约1000至1400元,平均增加产量5%至10%。

从“南粮北调”到“北粮南运”,我省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怎样用可持续的观念来看待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好“用地”与“养地”的辩证关系,“梨树模式”为我国黑土地保护贡献了“吉林方案”。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