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鹤)7月21日,位于四平市梨树县的中国农业大学吉林梨树实验站一下子热闹了起来。来自政府部门、高校、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合作社以及田间地头的农民代表们齐聚一堂,以“黑土地”为核心,积极探索更适合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的路径,助推我省黑土地产业链、供应链可持续健康发展。
东北地区是世界黑土带之一,作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肩负着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去年7月,由吉林大学和中国农业银行主办的第一届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论坛取得了良好成效,通过联盟的组织形式,形成了资金、项目、人才和政策集聚的协同效应。今年各成员单位再次相聚,迸发更多智慧火花,催生更多科技成果,以期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方面实现新突破。
据介绍,梨树县全力推进“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梨树示范区建设,成立了黑土地保护研究站,成功研发了全国第一台条旋播种一体机;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设了20个以300公顷为一个标准方的现代农业生产单元,1个机手、3台机械就能实现标准化作业;争取到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8个国家级重点项目;与中科院合作,探索实施了高产、稳产、增效的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建立了“政府推动+乡镇负责+专班落实+合作社实施+院校技术支撑”的县域示范推广网络。同时,探索打造了更加节本增效的“4+2梨树模式”,今年全县“梨树模式”推广面积达到了285万亩,实现了适宜推广地块全覆盖。
“作为国家布局在东北地区的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综合性大学,也是省内办学规模最大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扎根吉林、服务吉林,责无旁贷。”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表示,去年9月,“吉林大学黑土地研究院”成立,整合地学、理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力量,组建了7个研究团队和4个研究基地,相关科研工作正扎实推进,“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继续支持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主任刘福涛认为,要立足科技创新,保障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顺利实施,“目前,基础研究取得新进展,构建了黑土区坡面侵蚀模型、黑土地监测系统与管控平台。接下来,东北地理所还将联合院内外黑土地研究优势科研力量,筹建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专项后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更对黑土地进一步保护与利用、协同发展提出了设想和建议——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建立紧密型“先行先试”服务机制;建立风险监测、识别及共担机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在让利于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大前提下,实现多方销售最大化,通过稳定长期合作,风险最小化等机制,实现薄利多销,利益共享和最大化。
“黑土地保护和协同发展工作不仅要做到田间地头,更要做到千家万户。”对于未来,大家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