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经济的大账本、国家安全的大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今年是我国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优化金融服务供给、加大涉农资源倾斜,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贡献金融力量,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于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有着重要意义。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粮食生产能力,这也是金融服务的重要着力点。要从确保涉农金融投入稳定增长、优化涉农金融供给体制机制、聚焦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增强保险功能作用、强化农村金融环境建设等方面落实具体工作举措,聚集关键要素,以金融助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守住耕地红线,推进技术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在一块块耕地迸发的潜力中、一粒粒种子创造的奇迹中,把国家粮食安全防线筑得更牢,把大国粮仓的根基夯得更实,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金融应有贡献。要以金融助力黑土地保护,为粮食增产提供不竭动力。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财政金融协同等多重方式,更好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黑土地保护多元投入机制。坚持金融融合引领,聚焦黑土地保护利用,主动与科研院所对接,打造“政、银、校、企、技”等多方参与的黑土地保护利用平台。坚持金融精准滴灌,创新信贷保险产品,为高标准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养地肥田工程等提供精准高效的专属融资服务。加强对盐碱地改造技术创新的支持,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和各方资金参与相关技术探索,对盐碱地改造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技术消化等项目给予重点融资支持,在金融与科技融合促进的新途径、新方法中充分发挥金融支持作用。要以金融助力良种培育,为粮食增产提供有力支撑。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现代种业培育涉及多个阶段,具有周期长、投入大、技术要求复杂、风险高等特征,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金融系统应加强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金融支持,充分发挥孵化培育、资金融通、风险分担作用,引导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加大支持服务力度,提升种业育繁推产业链融资便利度,为良种培育提供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助力解决种源“卡脖子”难题。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扶持种业龙头企业。扩大间接融资覆盖面,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注重发挥产业链条辐射带动效应,支持种业链条纵深化发展。
以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强化涉农金融服务与粮食安全金融保障。主动对接融资需求,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梳理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等重点项目的信贷保险需要,针对新主体需求特点,积极开展首贷、信用贷,并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服务,积极对重要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要以金融助力农业机械化。根据农机作业特点、农业生产经营周期等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还款方式,适度拓宽抵押品范围,建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有效满足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农业机械化生产需求。创新设施农业和农机装备金融服务模式,围绕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代化农业生产需要,完善金融租赁等业态,积极发展农机金融租赁业务,把“融资+融物”的优势发挥好。要以金融助力粮食收储。加强产品创新和科技赋能,高质量提供粮食收储链式金融服务,推动粮食收储企业及时收储,针对粮食收购企业、经纪人等进行精准对接,开辟绿色通道。推动粮食收储企业科学收储,引入科技监管模式,实现粮食动产智能监管和资产标准化、数字化。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奖补结合的方式支持农民合作社、产粮大户、购销企业等建设符合条件的储粮设施。聚焦粮食产量再上新台阶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之以恒做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