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雨而绸缪,长思则有备。
今年入汛以来,面对一场又一场暴雨袭击,永吉县超前谋划、挂图作战,吸取以往的经验教训,创新总结工作做法,以“五化”“五快”“五实”的“三个五”为工作抓手,推动“水前防”“水中救”和“灾后建”工作的有效衔接,打通防汛减灾“最后一公里”,实现了城市无严重内涝、洪峰过境无人员因暴雨受灾死亡或失踪,防汛减灾工作有力有序推进,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防汛堤坝。
永吉县有大中小型水库63座,流域面积2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0条、塘坝127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11个、重点山洪灾害威胁村37个,面对如此复杂的防汛形势,永吉县委、县政府按照吉林省、吉林市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有关部署,充分认识洪涝灾害的突发性、反常性和不确定性,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思想贯穿始终,以更健全的协调联动机制和防汛备汛措施、更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更强大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筑牢防汛减灾防线,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以“五化”夯基
不断健全“水前防”工作体系
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
对防汛应急工作而言,强有力的保障是关键,永吉县上下始终坚持“预”字当先、“防”字为要,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抢前部署,构建领导有力、运行高效、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
防汛指挥体系“扁平化”。永吉县坚持高位推动,建立《永吉县洪涝灾害应对处置指挥决策图》,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坐镇县防指统筹指挥调度防汛工作,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工情发展变化,有针对性地对全县防汛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围绕“水前防”“水中救”和“灾后建”,各项工作任务有效衔接、形成闭环,实现精准防汛,构建领导有力、运行高效、分工明确、协调顺畅的工作机制,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指挥责任体系。永吉县成立应对洪涝灾害突发事件指挥部,设立转移安置及人员调配、抢险救援等工作组16个,全县县级领导全部参与并任各组组长,将每次防范应对强降雨过程作为实战演练,推动预案向方案转变,最终形成了1个总方案和16个子方案,保证了指挥部实时情况掌握到位、各项指令落实到位,实现了全县上下“一盘棋”,分工明确,不打乱仗。同时,坚持平战结合,常态化状态下由县防办统筹协调推动全县防汛工作,应急响应状态下16个应急工作专班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统筹全县防汛工作,做到雨情就是命令,闻汛而动,全县上下统一形成了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实行“老带新”双重包保责任机制,即明确2名县级领导包保“九大战区”,确保紧急时刻指挥力量不缺失、作战措施有力有效。建立提级响应工作机制,在启动Ⅲ级防汛应急响应时,县级包保领导和水利技术人员第一时间赶赴乡镇。实行事权下放工作机制,将人员转移、抢险救援等决策权授权给各乡镇(区),在与指挥部无法取得联系时,能够独立灵活有效应对险情,确保决策指挥的及时性、精准性、高效性。
防汛责任分工“网格化”。根据汛情危险程度、历次洪水进水深度以及成灾区域特征,永吉县城区推行“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等级划分,建立应急防汛一张图,直观显示风险分区、隐患分布、巡堤查险、转移安置、应急值守等信息。实行包保干部、网格长、中心户、单元长“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以954栋居民楼和74个平房区为单位,下设72个网格和988个小网格,低洼地带413栋居民楼作为重点网格管理,落实县直52个部门(单位)、939名干部下沉社区包保职责,构建联防互助包保责任体系。建立农村“十户联保”机制,将农村低洼地段、水库下游、沿河两岸、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重点区域的每10户居民编成1个联防联控小组,采取“包保干部包村、村社干部包片、组长包户”的工作模式,动态掌握人员外出情况。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建立“一对一”包保台账,实现一旦接到转移指令,立即转移到位。开展全县各级防汛责任人核定工作,及时调整县防指人员,确定了县、乡、村三级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以及各类防汛责任人,建立了责任人联系台账手册。组建督导检查组,由县纪委牵头,协同“两办”督查室不定期通过线上电话考试问询和线下实地走访查看相结合的方式,对各乡镇(区)、各部门值班值守和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倒逼责任落实。
防汛监测预警“精准化”。提高科学研判水平,建立由水利、气象、住建、应急等部门组成的27人防汛抗旱专家组,超前组织召开会商研判会,加密会商研判频次,注重解决预警“最后一公里”问题,落实“叫应”机制,通过微信群、短信提醒、电话通知等方式第一时间向乡镇(区)、部门发布预测预警信息,做到既“叫醒”又“回应”。加大科学研判依据支撑,完成全县34套多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标定和维修工作,设置雨水情监测点219个,设置实时视频监控点44个,在全县11处重要地灾隐患点均聘任地灾监测员。完成数字基站台和手持对讲机的维护、测试,启动使用卫星电话,配备手摇报警器、铜锣等报警设备,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位。严格执行每日雨情、水情、工情调度工作机制,适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及时采取停工、停产、停课、停运、停业等“五停”有效措施,全面做好各项应对工作。
防汛隐患排查“清单化”。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隐患排查,建立问题整改清单,实行逐一销号,做到排查一个、登记一个、整改一个。提前留足防洪库容,对全县63座大中小型水库、127个小塘坝进行合理预泄。全面清理城区3000余座检查井、8公里雨水管网,提前清掏县城内8条水渠排水口,确保排涝通道通畅。全面开展河道“清四乱”工作,常态化开展河道保洁行动、垃圾围坝整治,确保各类河道以最大径流面行洪。加快建设县城防洪工程,研究制定《永吉县城市防洪工程度汛方案》,建立施工进度督战表,优化开山段爆破施工方式,最大限度提高施工效率。投入200余万元实施饮马河重点段治理工程,对二道埠子水库、温德河县城段堤防等水利工程设施进行维护。
防汛宣传引导“智能化”。采用群众直观易懂、喜闻乐见的宣传手段,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采取“文字+图画+二维码”“三位一体”的宣传形式,以二维码为载体视频播放防汛常识。在广泛发放的《防汛一封信》《永吉县防汛明白卡》中印制4种防汛短视频二维码,通过智能手机扫描不同类别的二维码分别可以弹出防汛自救技能、暴雨天防汛自救指南、消防员告知自救技能、防汛必需生活用品和医疗用品等短视频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突发汛情时的自救小知识,进一步增强了居民防汛避险自救意识,全面构建防汛减灾的人民防线。
以“五快”聚力
全力筑牢“水中救”生命防线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面对汛情,永吉县全县上下强化底线思维,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以分秒必争的精神,凝结成对抗洪涝灾害的磅礴力量,以防灾减灾救灾的实际成效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誓言。
人员转移撤离“速度快”。翻开《永吉县县城各社区防汛应急转移包保明细和联络表》《永吉县县城防汛转移安置具体实施流程》等7个图表,“干活安排谁”“遇事该找谁”“任务都有啥”“工作怎样干”“响应到哪去”“转移往哪送”“遇险怎么跑”等一应防汛转移安置工作动作模式一目了然。同时,永吉县还加强群众紧急避险演练,采取提前引导投亲靠友、就地就近上楼、按照事前设定的转移路线等方式进行人员转移,落实提前下沉干部,提前转移老弱妇幼、行动不便人员,提前转移危险区域全部人员的“三个提前”转移工作机制,一二楼的住户就近向楼上转移,平房区和一楼商铺除了投亲靠友的全部组织转移至安置点,做到转移在白天或上半夜完成,采取“回头看”措施严防已转人员擅自返回。目前,全县范围内共组织防汛应急演练96次,参与人员4100余人。对山洪危险区、地灾隐患点、切坡建房户及高边坡、低洼地段的群众进行“敲门”提醒机制,提前做好避灾转移准备,做到“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在人员转移前期,永吉县做好全面准备,开放28个临时避险场所,其中包含5个安置点,在县城主要街路设置转移路线、安置地点标识牌。为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永吉县协助企业做好库房、车间、配电室等重点部位的封堵准备,引导企业、个体工商户购买财产保险,提供公共安全停车地点,并宣传提醒广大群众提前转移车辆和贵重物品,防止人员转移滞后为财返回。
物资队伍投入“使用快”。为便于及时快速接通群众电话,永吉县把抢险救援指挥部设在了“110”指挥中心,安排专人负责调度安排,并建立《永吉县应对洪涝灾害抢险救援指挥图》,在县城分区域设置了9个救援点,每个救援点均明确救援区域,配备11名机关干部、11台铲车、22名救援人员,每个救援点明确群众被救后的安置避难场所。提前储备300余万元的各类防汛物资,在口前镇、北大湖镇和星星哨水库分别设置了县级防汛物资储备分库,破解县城突发洪水时,县级防汛储备物资无法外调支援的问题。统筹各方救援力量,在全县9个乡镇(区)建立56支4130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将县消防救援大队、民兵应急排纳入防汛信息员队伍管理,全面做好救援准备。对各乡镇(区)山洪易发区、城市易涝点、低洼地段、沿河两岸、水库下游、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防范区域进行巡查检查,安排专人对机械设备人员在岗情况进行调度,确保手机24小时畅通,遇到险情能够立即出动。积极联系市防办,做好驻吉部队、市政公司抢险救援设备、车辆衔接等争取外援工作。
人员流动交通“管制快”。公安干警提前介入、加大道路巡逻管控和路面交通疏导力度,相应应急响应启动后,立即出动警车、公安干警对立交桥下、低洼地段、沿河两岸、山洪受威胁区积水路段实行交通管制,并设置交通安全提示牌、警示桩、警戒带以及利用车载显示屏、扩音器滚动播放温馨提示、喊话等措施,避免流动人员车辆冒险涉水。同时,加快转移疏散处于危险地段的流动人员和车辆。
“五断”应对措施“落实快”。永吉县全面充分考虑“断水、断电、断网、断路、断气”情景,制定具体工作实施方案,逐条逐项细化了工作措施,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到具体点位、具体人头。提前做好供水、供电、通讯等备用设施保障,同时做好突击抢修准备,按照轻重缓急、分类排队,组织协调交通、水利、供水、电力、燃气、通信等各类专业力量,迅速恢复水、电、网、路、气基础设施功能,保证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灾民生活安置“保障快”。围绕受灾群众的“衣食住饮医”,在临时避险场所、安置点配备被褥、折叠床、发电机和口罩、酒精、抗原试剂等各类物资,做好安置区域通风、消杀等防疫工作,加大抗原检测力度,设置临时隔离观察间。制定人员转移疏散工作方案,做好群众思想疏导工作,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和就近避险等多种方式及时对危险地段群众进行转移。提前与县域内大型商超企业签订生活物资代储协议,迅速组织调运米、面、油、蔬菜、药品、衣服、棉被等生活必需品,保证受灾群众有住处、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
以“五实”托底
坚决打好“灾后建”坚实基础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永吉县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谋划在前、部署在前,以万全准备应对万一可能,以万全之策确保万无一失。
居民正常生产生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原则,把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民房修建和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头等大事,切实解决受灾群众关注的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提前做好县城受灾群众安置楼建设和乡村水毁房屋、过水损坏房屋修缮重建的准备,确保受灾群众在入冬前入住。适时谋划申报启动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修复新建项目的前期手续。
灾情数据核查统计“真实”。按照防灾与核灾相结合的原则,永吉县成立应对洪涝灾害突发事件灾情核查统计工作组,在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后,由3名县级领导负责主持全县灾情核查工作,下设两个工作小组,对全县道路、桥梁、水利设施、房屋、农作物等开展实地核查。目前,已对全县报灾员进行业务培训,开展灾情核查统计应急演练,进一步提高检验报灾能力水平,确保一旦发生灾情能够迅速准确的统计上报全县受灾情况。
基础设施清淤修建“扎实”。坚持“水退人进”“水退地净”的目标,选定2个淤泥弃土场,制作8个清淤分区图,每个区域提前分配人员队伍、机械设备。积极协调外部力量,根据实际情况划定清淤网格,每个网格由领导干部、机关干部、社区干部共同负责,采取“机械转运+人工铲扫”的方式,对淤堵区域开展全覆盖清理。加快恢复建设城乡基础设施,加固维护乡村受损道路,疏通堵塞污水、雨水管线,维修改造供热管网,修复重建水毁水利工程、农村水毁桥涵,扎实做好疾病预防、卫生消杀、垃圾清运工作。
工农商贸复产经营“务实”。加强对全县重点工业企业经济运行监测,及时组织制定恢复生产经营实施方案,对恢复生产、半恢复生产以及正在组织恢复生产的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定向精准帮扶受灾企业。同步协调水、电、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为重点受灾企业设备、原料、产成品、半成品清洗提供保障,发挥助保金池、转贷金池作用,提供启动资金和流动资金,帮助受灾企业及个体工商业户尽快恢复生产经营。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组织对受灾较轻的田块,采用排水机械和挖排水沟等办法排除积水,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叶面肥防治病虫害。
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求实”。预先成立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机构,做好启动项目包装和申报工作的准备,加快办理各类恢复重建项目的前期手续,做好设计、规划等前期工作,争取早开工、早建设。认真落实《永吉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资金使用及项目建设等关键应急措施管理办法》,明确资金先行使用、项目先行建设、物资先行调用、商品先行采购等措施。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力度,全面把握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按建设方向和永吉县实际需求,积极谋划包装申报项目,建立好灾后重建项目库,争取国家项目资金。
未雨绸缪有应对,众志成城有力量。
防患于未然是今年永吉县防汛救灾工作的基石,多措并举,握指成拳,打通防汛减灾“最后一公里”,不畏艰险,坚守初心,形成一股强大的“永吉力量”,共同铸就永吉防汛抗洪的铜墙铁壁,守护住百姓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