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9版:文化

长春兴隆山镇陶艺馆:

弘扬传统文化 传承手工陶艺

本报记者 左道 王秋月

陶瓷艺人正在社区里教居民彩陶技术

社区里手工艺人的彩陶制品

成套的陶瓷茶具礼品

兴隆山镇繁荣社区陶艺馆

提起北国古窑,谁也想不到,是在美丽的吉林长春兴隆山镇。

近日,带着好奇,记者走进兴隆山镇繁荣社区的陶艺馆。

这里有许多关于制陶的历史,还可以随着陶瓷手艺人一起学习制陶艺术。脆响的骨瓷,在制陶传承人的刀下,可以雕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卷,一件件工艺品,不仅弘扬了制陶艺术,还带动了就业,传承了文化。

制作陶瓷作品远近闻名

早在清末时期,长春兴隆山镇就有人在此炼火烧瓷,如果从历史角度看,东北的陶瓷业也并不年轻,四千多年前的古人类肃慎族人就曾制作出夹沙黑陶和泥质黑陶的翁罐器物。

渤海国时的陶瓷工艺已经相当惊艳,三彩陶器、褐色的陶器、琉璃瓦、牡丹纹方砖等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长春市陶瓷技术的文化发展,记者查看了兴隆山镇繁荣社区提供的资料,上面记载,它是1940年由吉林省舒兰县乡民王性生发起,赵更臣、杨立久等人参与,筹集50万元伪币,在长春市东郊兴隆山乡创办大明陶瓷株式会社,1941年建成投产。在伪满时期,当时生产的产品,最著名的就是劳工碗,这种碗也叫“劳工盔子”,颜色发黑,不漂亮,又厚又高,老百姓常拿它当蒜缸子使。当时也能生产一些粗瓷的蓝边碗。据记载,当时蓝边粗瓷碗的最高年产量达360万件。

据记载,从1949年到1988年的39年间,工厂不间断地进行技术改造,在原料加工工艺改革、成型工艺改革、烧成工艺改革和彩绘工艺改革工作中,都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在原料加工工艺改革中,原料先检验、试烧后再投入生产,使用雷蒙机、双轮粉碎机、真空炼泥机等国内先进技术粉碎原料。在成型工艺改革中,推广“四稳四好”装窑法、“四勤四平均”烧窑法、“海城三级”烧窑法,实行“装烧合一”劳动组织,将倒焰窑改造成机械化的隧道窑,燃料用燃料油取代煤炭。在彩烧工艺改革中,用氧化钴配制色料,用人工笔画兰草,后又改为铜板印花,建立彩绘彩烧工序,在彩饰上应用印戳贴花技术和喷花工艺,形成完整彩烧生产线,生产的陶瓷器皿明亮鲜艳。

工厂产品的品种由粗瓷发展到细瓷、出口瓷,种类由日用陶瓷发展到工业陶瓷和建筑陶瓷,形成日用陶瓷和工业陶瓷两大类及精瓷、细瓷、出口瓷、电瓷和建筑瓷五个系列上百个品种。产品无论瓷质釉面还是造型装饰,都达到了很高的质量和出口标准,各类规格的套碗、平盘、汤盘、西餐具、咖啡具、茶具、酒具等,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957年,长春市陶瓷厂为当时的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第一台东风牌小轿车装上瓷插座;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长春市陶瓷厂设计生产的玉尊6头雕金茶具摆在吉林厅;1966年,为法国客商设计生产的多种伞边和花边的大型烟缸在广州商品交易会展出,好评如潮,外商纷纷订货。

1970年,由长春市陶瓷厂制作的4.7米高的伟人挥手瓷像屹立在长春市胜利公园正门广场,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仍然没有大的损坏,足见当年技术的先进。

1986年,生产的高压电瓷通过省级鉴定,填补省内空白。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改良陶瓷技术

从资料上看,1949年至1952年间生产的陶瓷盘子,做工上稍显单一,蓝边花纹还是很日常。随着工艺的成熟,碗的边缘设计成青花瓷的系列,看起来白碗青花,更有一番韵味。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之中,陶瓷碗的花边也做了升级,从单一的兰花变成了后期更有寓意的牡丹,其中还增设了主题作品,有喜庆的祝寿和婚庆用碗,受众群体更加精准。

其中极具代表性的还有绿色“囍”字花纹的陶瓷碗,做工上更考究,工艺上也更加成熟,光泽度上更精细。

据了解,长春市的陶瓷行业生产从最初的靠手工操作,后来开始使用简易的机械设备,改变了过去马拉碾子的落后生产工艺。陶瓷产品的成型主要是通过制坯、湿坯干燥、修坯、精坯干燥、挂釉、釉坯干燥等工序完成。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春市陶瓷厂开始应用机器滚压成型工艺,采用室式干燥和链式干燥室进行坯体干燥,这是陶瓷成型工艺的一次重大改革。一件好的作品,需要不断的改革,其中在烧成工艺中也做了大胆的改革。烧成是陶瓷制品的重要生产环节,整个工艺由装窑、烧窑和出窑3道工序组成。

长春市的陶瓷业在1950年以前,窑炉采用的是老式的倒焰窑,装、烧、出窑均采用手工操作,于1967年设计施工,将倒焰窑改造为隧道窑,装、烧、出窑实现了机械化,取代了笨重的体力劳动,燃料油取代了煤炭。

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还增加了彩烤,而这个工艺,也是通过多方的摸索最终达到的,彩烤是由彩饰和烤烧两道工序完成,也是陶瓷生产工艺流程的最后一道工序,1974年将从前的烧花窑改为电隧道烤花窑,到八十年代试制成功了丝网印花技术,已形成一条完整彩烧生产线。记者注意到,后期的陶瓷制品,不局限于餐具的制作上,还增加了观赏礼品的设计。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生肖礼品盘,在盘子上印制了十二生肖,还有当年的日历,上面还设计了漂亮的生肖画,可以用来做装饰摆盘,更有观赏价值。

除了单盘的设计,还有陶瓷套装的礼品设计,一个茶壶三个杯子,在茶壶上还可以做私人订制,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婚礼套装,上面可以印制新人的名字,还可以刻上时间,非常具有收藏意义。

现在参加婚宴,可以看到酒店有拼盘的设计,12个盘子的拼接,在当年长春市陶瓷厂就已经有了这样的设计,这个组合盘子叫做“荷花盘”,创作的灵感来自于荷花,设计者叫刘志宇,这个设计在1986年荣获了吉林省第三届工艺美术展优秀作品荣誉奖。最初的设计理念也是考虑到随着人们的经济条件提高,对美的追求越来越高,考虑到逢年过节,家庭聚会来了客人,可以多做几个菜,盘子之间的空隙很小,也可以增加餐桌的容纳量。

建立社区陶艺馆传承陶瓷技术

据了解,在兴隆山镇繁荣社区周边,一些对陶瓷厂满怀情感的老设计师和他们的后人开起了陶瓷、陶艺工作室,手工制陶技术以这种形式得以继承和发扬。为了让陶艺技术更好地发扬下去,繁荣社区建立了三层楼的陶艺馆,在一楼的位置设置了宣传墙面,展示陶瓷厂的历史。同样,还设置了陶瓷制作室,烧制陶瓷制品的机器全部准备齐全,还有培养少儿陶瓷技术体验活动室,孩子们可以拿着白色陶瓷器皿,在上面做画,可以做各类的陶瓷绘制,发挥想象力。绘制完毕之后,可以直接进行烧制,最后形成一件美丽的陶瓷作品。任何一门艺术,都离不开人的传承,为了将陶瓷艺术传了承下去,在繁荣社区里,还为昔日的老陶瓷厂职工的手艺传人们提供了工作室,52岁的手艺人张一行就常年在社区里绘制各类彩陶,从杯子、盘子到各类摆件,每件作品都特别有意义。“现在我的徒弟们都已经可以单独制作,他们的手艺也都不错。”平时,张一行还会教周围有意愿从事陶瓷事业的居民们制作陶瓷制品,从最初的刀刻画到后期的彩绘制品,每一件都充满了灵性。采访中,兴隆山镇繁荣社区党总支部书记邵艳秋表示,现在辖区里定期会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陶瓷活动,培养了居民对陶瓷的热爱,陶艺馆的建立,也是让更多的人多了解兴隆山镇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历史,也希望可以挖掘出更多热爱陶瓷的居民,继续将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对于陶艺馆的建立,兴隆山镇政府花了大力气支持,以党建引领为方向,让更多的居民体会到一种文化的传承。目前,制作精良的各样陶瓷工艺作品一一陈列展出,已成为一种文化礼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制作越来越珍贵,这门靠技术取胜的陶瓷技术,手艺人们也希望被传承继续下去。尤其是儿童手工课堂,能让更多的孩子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爱上手工制瓷,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门手艺。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