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4版:国内国际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力支撑

——我省推进质量强省建设综述

省质检院汽车产品检验所检验能力覆盖传统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车控制器等领域。

省计量院跨省服务哈尔滨国际机场,保障民航飞行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

当前,我省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全面落实、扎实推进质量强省建设,把质量理念内化为质量自觉、转化为质量行动,强监管、补短板、堵漏洞、防风险、保公平,推动高质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不断强化质量提升手段

“一揽子”加大政策供给。将质量提升行动纳入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关于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打造吉林区域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吉林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管理规定》《质量工作评价与激励办法》《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快质量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全省上下全力推进质量发展。

“一体化”打造区域品牌。搭建“品牌吉林双创平台”,创建《吉林品牌》栏目。在全国较早谋划区域品牌工作,成立吉林省区域品牌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品牌建设促进会、品牌推介联盟和品牌国际认证联盟。以“吉致吉品”为载体,整合各方资源,努力打造“标准高、特色强、质量好、品牌响”的吉林区域品牌,同时,大力推动“吉致吉品”与浙江“品字标”、深圳“圳品”等区域品牌间的市场互认。

“一条链”突出标准引领。累计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达到7项、国家标准671项、行业标准658项,抢占多赛道产业发展话语权。创建各级标准化试点示范766项,其中农业农村领域344项,居东北三省首位。11家企业的16项产品标准被评为2021年度企业标准“领跑者”。获批国家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等5个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2021年批建2项。多项中国标准被“一带一路”国家工程采用。

“一站式”探索协同服务。依托吉林省质量技术检验检测研究基地,倾力打造东北区域NQI高地,筹建升级改造9个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在市、县建立省级质量基础服务试点11个,综合服务站13个,年服务市场主体7243个,服务次数89935人次。NQI“一站式”线上线下质量平台建成,网上大厅正式对外服务。

“一盘棋”激发创新活力。实施重大科技攻关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2021年,全社会R&D 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3%,总量达到159.5亿元,创历史新高。推动省政府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合作会商,《共建新产业体系知识产权强省实施方案》已经双方审定通过。中国(吉林)、中国(长春)2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成投入运行。指导建成长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大厦,长春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推进长春知识产权运营城市、中国(长春新区)和中国(延边东北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等平台建设,打造长春知识产权生态小镇。打通由科技创新到知识产权保护全方位助推与服务机制。

“一张网”强化质量治理。多部门联合开展打击涉民生领域违法犯罪、假劣农资犯罪、成品油流通市场整治等专项行动。2021年,查扣有毒有害保健品、假药、侵权商品等30余万件,涉案金额5.2亿余元。2起案件列为国家市场监管系统典型案件。侦破公安部督办案件6起,公安部副部长杜航伟作肯定批示,公安部4次下发贺电予以表彰。

质量强省建设结出累累硕果

制造业向前沿化、规模化发展。实施“百企示范、千企改造、万企融合”促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推动长光辰芯“核高基”研发项目、吉林华微电子8英寸芯片等重大项目建设,一汽集团和华微电子在车用半导体芯片领域展开深入对接。做大做强民族汽车品牌,举办2022中国汽车创新大会暨吉林省汽车产业创新日,发布《中国汽车品牌发展报告(2022)》及民族汽车品牌榜等先进研究成果,成立中汽中心与红旗品牌联合实验室,支撑中国民族汽车品牌向上发展。加快推进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旗E春城、旗动吉林”行动。打造万亿级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和食品产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装备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产业集群和中国(吉林)碳纤维产业高地。

服务业向现代化、品牌化发展。实施服务业“1+N”专项行动。牵头编制《东北地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成功申报长白山和集安两个文旅部信用经济发展试点。深入实施“放心消费在吉林”创建工程,全省累计培树放心消费参创单位1819户、旅游领域示范典型参创单位143个,推荐示范试点城市城镇城区8个。2021年,全省消费环境总指数82.97分,同比增长3.35%。制定线下购物无理由退货工作指引,推动线下无理由退货向服务领域延伸。推出“老字号嘉年华”“匠传工程”等活动。加快智慧商圈建设,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造。错位发展“城市商圈”,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启动实施共同配送城市试点,着力健全完善县域商业体系。建成医养结合机构175家,建设国家远程协同会诊医养结合机构4家。

农产品向标准化、精深化发展。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3个、全国有机农产品基地1个、全国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发展园区各1个。通过“标准+认证”模式首批推出“吉致吉品”农产品30个。有效使用绿色优质农产品标志产品1508个,环境监测面积1108.8万亩。纳入国家平台的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1212家,其中“两品一标”主体667家。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提升行动,开具合格证46.4万张,带证上市农产品3.67万吨。

食品药品向规范化、可靠化发展。深入研判全省食品安全形势,推动进一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属地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集中整治食品安全顽瘴痼疾。聚焦网络订餐、校园食堂等问题,进一步加大监管和规范力度。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加快打造 “吉惠食安” 智慧监管平台。全力支持长春生物所新冠疫苗项目建设,仅用95天实现疫苗分包装项目产品下线、1个月时间实现P3生产车间项目建筑工程主体封顶,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

工程建设向智能化、品质化发展。开发应用“数字高速公路”信息模型,实现物料追踪、质量追溯。全国首用SB级护栏免焊一体成型防阻块,降低焊缝质量控制风险与外观质量缺陷隐患。试点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管理平台,采用区块链、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施工质量可追溯。大力开展“精益建造”试点工作。新创建“鲁班奖工程”1项,“省优质工程”39项。制定工法75项。吉林省交通运输行业全力加快高质量交通强省建设,宣传和落实标准化施工,借助智能张拉、智能循环压浆,以及开发研制的拉拔仪、防脱空传感器等新工艺、新措施,打造品质工程,全面提升我省公路建设质量和工程管理水平。双洮、松通高速交工验收质量评分创历史新高,桓集高速申报交通运输部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在建高速公路实现远程数据智能采集。以“一县一单”“厅局长直通车”等形式推进水利工程质量提升。

进出口商品向多元化、科技化发展。建立出口品牌评价体系。鼓励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研发设计等领域服务贸易,加快中巴产业园合作项目落地。支持吉林一号遥感数据服务、鸿达集团生物识别技术、径点科技数据云服务等国际合作项目。积极发展旅游贸易,支持发展免税业态。参与建立东北、内蒙古六关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机制。批准设立3个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二级风险监测点,向海关总署商检司报送典型案例3个。

公共服务向便民化、数字化发展。创新实施“证照一码通”改革,实现企业开办“网上办、一日办、免费办”。指导金融机构打造适老化网点、开通水电气热代缴服务、使用无感支付便民出行、率先引进图像识别技术创新移动支付方式。12315热线接通率100%,举报按时核查率99.87%,高于国家满分标准,全省32家自建网络平台全部纳入ODR企业。建立反不正当竞争工作协调机制,建立10个商业秘密保护基地。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市、州全覆盖,新建53家维权援助工作站,建立省市县三级维权援助服务体系。

生态环境向更优化、共治化发展。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加快建设生态强省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将每年的9月26日设为“吉林生态日”。开展空气、水质量巩固提升行动,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突出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全域禁烧管控,建立完善东北三省联防联控机制,有效避免大范围重污染天气发生。统筹推进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保护“三水共治”。深化“两河一湖”污染治理,辽河流域“十四五”治理项目开工率达58.18%。全省空气质量再创新高,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4%,同比提升4.2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为26.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4.5微克每立方米;重污染天数比例控制在0.3%,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水环境质量稳中提质,111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8%,同比上升4.1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比例降至2.8%,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上述环境质量指标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