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东北大地

梨花一曲笑芳芬

徐明森

董孝芳(左)表演《梁赛金擀面》剧照

“梨树有个董孝芳”——这是喜欢二人转的人们妇孺皆知的一句话。20世纪60年代,董孝芳与高春燕一副架,凭唱腔圆润、稳中见浪享誉东北三省。

董孝芳1941年生于梨树县董家窝堡乡朝阳堡村,1954年高小毕业,跟随李财学艺,1955年冬加入梨树县地方戏队。1964年5月,演出的《送年画》(编剧杨维宇)获吉林省首届二人转例会表演一等奖。1980年6月,演出拉场戏《梁赛金擀面》,并由中国唱片社灌制唱片传播到海内外。其后一发不可收,奖项多多,1989年6月在吉林省“转星”大赛上获得殊荣。

董孝芳是一位从老艺人走向新文艺工作者的代表人物。他在老艺人身上获得丰富的基因营养,把传统二人转的手绢、扇子、手玉子、大板等绝活学得十分到位;同时,他又拥有新一代文艺工作者的新思想、新表现、新唱法,把嗓音条件与舞台审美、剧本内容、人物性格结合起来。中国有句老话,叫“见贤思齐”,认识董孝芳的人都说,他看谁有什么绝技、什么唱法,不学到手都不能睡觉。

董孝芳有个拿手的剧目叫《回杯记》。他一张嘴就唱几十句、上百句,唱功堪称极致。“极致”是啥意思?就是唱时不喊不叫、不惊不乍、不蹦不跳、稳稳当当、斯斯文文。站在台口上,棍子一触,开口就来。没有麦克的肉嗓子,一下子穿透整个剧场,观众屏声息气,洗耳恭听。那夯头儿(唱腔)叫作瓷实,高低不挡,韵味十足。

二人转舞台是综合多种表演技能的一门艺术,通常的说法是“唱、说、扮、舞、绝”。董孝芳可以经常下单的剧目有60多出,小帽小曲50多个,这就应了那句“造诣深、技艺全”的话,所以在二人转界声名远播。他认为,演员上场时先“说”,是为了尽快和观众建立感情。因此,董孝芳的“说口”稳中有俏,平静幽默,善于甩包袱,出其不意,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时自己却不笑。他表演(说口与搞笑)时神态自若,吐字清楚,分寸得当。他常说“说口要认真,搞笑要认真”。他的绝活是真正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基本功夫的双扇、手绢、手玉子、大板,完全继承了老艺人的一套绝活,而且有自我的创新,变化多端。那些片、翻、滚、缠、抖、抛、飞、转等手帕技巧特别纯熟,自己创造的“凤还巢”,随着唱腔旋律抛到十几米以外,在观众头顶上旋转一圈,然后稳稳地飞回董孝芳的手里,观众无不称奇。

董孝芳的手玉子和大板影响很大。手玉子是七块竹板,在他手中成了音乐的旋律,无论是“缠线”还是“纺线”,“打面锣”还是“放风筝”,抑或“老太太背娃”等,那么多花样,让人目不暇接。那两块竹板节奏鲜明,干净利落,有“金龙盘柱”“黑虎出山”“苏秦背剑”“插花盖顶”诸多花活。大板可以出手,飞到远处上下翻飞,奇俏俊美。董孝芳的双扇也十分给力,边唱边舞,似向阳葵花流光溢彩,若蜂蝶戏斗韵致多变。

艺人的“说口”中有一句话,叫作“有麝自来香,不必大风扬”,这也是对董孝芳艺术成就的一种褒奖。董孝芳的二人转艺术造诣深,从上装到下装,从古戏到今戏,从文场到武场,从舞台到课堂,样样皆精,堪为一代师表,桃李天下。

二人转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元素。董孝芳的二人转就像红彤彤的东北大高粱和金灿灿的玉米、大豆一样朴实无华,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原汁儿原味儿有如浓烈的陈年老酒,喝着过瘾,提气爽神。60年来,董孝芳的声音不断在东北大地上荡漾回响。到农村去,常听老人们说:董孝芳唱得可真好听,是味儿,扮相也好,好做派,演啥像啥。

戏曲的艺术魅力就是要能感染感动观众,不仅要有自己的风格特点,而且要有自己的代表剧目方能立住标杆。董孝芳的看家戏很多,流传很广,新旧戏皆能,他用一出出好戏不断拨动观众的心弦。老戏如《梁赛金擀面》《回杯记》《西厢》等,新编戏如《南郭学艺》《大观灯》《倒牵牛》《送年画》《小鹰展翅》等。他表演的单出头《南郭学艺》取得了极大成功,唱念做舞浑然有致,体现了扎实的表演功力。

董孝芳的唱功清新婉丽,扣人心弦,靠山调声声入耳。《回杯记》中的甩腔,快卖字儿,慢卖味儿,都很吃功夫,是对前辈老艺人吴少先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梁赛金擀面》中的“八大篇儿”,盘家乡精彩至极,用的是G调假嗓,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高八度的声音却和谐有致,表演斯斯文文,情致感人,催人泪下。

他的清口和说口最具特色,一唱就是几十句、上百句,甚至几百句,一开口就能压住观众。比如《回杯记》一上场就是一大段清口,没有多少动作,只有少量的肢体语言配合,拄着根棍子唱,紧似急雨,快似刀枪,慢似徐行,潇洒悠然,可谓火候儿拿捏有度,张弛有法。台下观众越咂摸越有味道,以至击着拍节跟着默唱,台上台下形成强烈共鸣。他的说口文雅,饶有兴味,尤以套口最为见长,与他的清口唱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包袱甩得哏俏,演得带劲儿,兜得严谨,捧的是火候,深具“道行”。有人把逗哏比作炒菜,火候不到不熟,火候过了就糊,董孝芳总能掌握得恰到好处,从而达到余味悠长的艺术效果。他还把其他曲艺艺术的长处拿来,借他山之石,为我攻玉,如相声、大鼓、单弦等。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董孝芳极大地丰富了二人转表演形式,表现出的美感和难度是一般演员不易做到的。如“凤还巢”“飞大板”“飞手玉子板”“八角手绢”“挎大板”“双扇舞”等,样样出彩儿,精彩异常。他的里抛“凤还巢”美极了,手绢向空中抛去,到台下十几米远的高处,然后踅着回到手中,观众的视线追着手绢出神儿,当手绢准确回到手中的时刻,定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双扇舞”就像翻飞的蝴蝶,翩然有致,美丽迷人。“飞大板”令人目不暇接,看似眼花缭乱,但怎么打花样儿都不错板眼,就像杂技中的杂耍,极见功夫。

好的脚本是打造精品的关键,但是再好的脚本也需要演员的二度创作。董孝芳对二度创作和三度创作都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常常会根据自己对剧情的理解,根据唱腔特点以及舞台效果做一些技术性处理,使之更符合剧情更富有表现力,往往添加一些衬字或口语就使剧情活了,演出起来得心应手。如《倒牵牛》《南郭学艺》等新编剧目,与剧作家配合得十分默契,取得了珠联璧合的效果。

2000年退休后,董孝芳仍在为二人转的传承发展倾注心血,奔走诹筹,创办“北方二人转董孝芳学府”,落户在二人转之乡梨树县。用他自己的话说:“给我什么荣誉我不在乎,能把我所掌握的艺术表演技巧传下去就行。”

二人转植根于肥沃而广阔的黑土上,定能常开不谢。董孝芳和他的二人转艺术,就像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车轱辘菜和马莲一样,年复年,日复日,为人们所称道,所记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