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4版:社会

花好月圆度中秋

本报记者 吴茗 马贺 于悦 韩玉红

中秋 新华社发 张柯 作

图为闫雪玲的非遗剪纸作品。

全省城乡各大商超货源充足,品种丰富,洋溢着节日气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习俗,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吴茗 摄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富有诗意的节日,承载着人们向往团圆和睦、美好生活的丰富情感。皓月当空,家人团聚在一起围桌而坐,感受“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诗意,品尝“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美味,共话“花好月圆夜,人月两团圆”的浓情……又逢中秋月圆时,记我们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幸福剪影。

儿时的中秋记忆

“又是一年中秋月,当一轮皎洁的明月挂上枝头,心中总会泛起一份难舍的思念,在青涩的记忆里,藏着中秋与母亲的温暖记忆……”又逢中秋,年逾古稀的长春市民于荭霞向记者讲起了她的儿时记忆。

“我小的时候家在农村,那是个一穷二白的年代,平时根本吃不到什么,家里虽然养鸡,但从来不舍得吃鸡蛋。平日里母亲总会把鸡蛋攒起来,要不拿到城边去卖,要不等有来家里收鸡蛋的,就拿鸡蛋换酱油、盐等物品。但中秋节这一天的晚餐,母亲一定会蒸一盆黄澄澄金灿灿的鸡蛋糕,我们三姐妹你一勺我一勺,不一会儿一盆鸡蛋糕就见了底,而母亲却从不舍得吃上一口。”

“每到中秋节这天,母亲总要去城里一趟看望她的老舅,我和两个姐姐就盼着母亲回来,因为母亲从不‘空手而归’,总会给我们带回来一些小玩意儿,红色的头绫子、小花发卡、五颜六色的头花……我和姐姐开心得不得了。”

于荭霞说,虽然那时生活清贫,但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都会做一顿相对丰盛的晚餐,而且还会买上几块五仁、红糖馅的月饼,里面夹着青丝红丝,把月饼分成几块,一家人一起品尝,那时的月饼都格外好吃香甜。

“晚上,我和两个姐姐坐在炕上,隔着玻璃窗户看月亮。母亲说月亮里有一棵大树,树下一个老奶奶在纺线,儿时的我们对月亮充满幻想,也对生活充满了期望……”于荭霞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但有关中秋的记忆永远那么温情美好。

“隔空传爱”共团圆

中秋节临近,不少人选择通过网购、快递礼物来传递对亲朋好友的祝福与惦念。近日,家住长春市南关区的周薇薇就收到了几份这样的中秋礼物。

“我姐姐在北京、弟弟在杭州,中秋节他们不太方便回长春和我们一起过节,就早早商量好了都就地过节。”今年中秋对于周薇薇来说有些特殊,以前姐弟三人都是聚在一起的,今年由于姐姐工作变动和弟弟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这是一家人第一次没能在一起过中秋节。“由于疫情原因,他们单位要求最好不要离开本市,而且我姐姐怀孕不太方便走动,所以他们在网上买了好多礼物,有给我的也有给爸妈的。”

周薇薇的姐姐和弟弟不仅为家人购买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还邮来了很多当地特产。“从8月末我就开始收快递了,他们专门给爸妈买了适合老年人吃的低糖月饼,也给我买了我爱吃的蛋黄月饼。我姐姐邮来了爸妈爱吃的北京果脯、糕点和烤鸭,弟弟给爸爸邮了茶叶,给妈妈和我买了漂亮的丝巾,我们收到礼物都很开心。”

周薇薇的父母也准备了很多礼物,希望能让远在他乡的儿女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我爸特意做了他最拿手的酱牛肉、酱肘子、卤猪蹄,都用真空机塑封包装好,放上冰袋给我姐姐弟弟寄过去了,还买了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鼎丰真月饼和糕点,希望他们能在这个中秋吃到家乡味。”

“我们都商量好了,中秋节那天晚上要视频通话一起过节,大家在屏幕前品大餐、吃月饼,我们要让他们看看家乡的月亮,他们也要让我们看看北京和杭州的月亮,虽然人不在一起,但是心在一起也是一种团圆。”周薇薇说道。

中秋节里庆丰收 稻香人喜日子甜

临近中秋,农安县前岗乡的李鹤一家也很忙。“我家今年就种了两公顷地,其他的地都包出去了。别看地不多,但伺候得好,地里的苞米株株都壮实,棒大粒深,长得喜人。”李大叔一说起自家的苞米地就高兴。“我俩儿子都在外打工,本以为得雇人掰苞米了,但前两天儿子们商量说中秋回来过,然后在家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回头和我一起收苞米。”李大叔说,现在农村生活好了,收玉米都用机械,可以选择直接卖给附近的饲料厂、养殖厂、加工厂,粉碎机一路过去不管是玉米还是秸秆直接粉碎到一起,工厂里的人直接拉走;也可以卖一半留一半,农村人家一般都不会全部卖出去,还会留下一部分,李大叔家也是这样。“我家老二有个朋友是做农产品直播卖货的,前段时间已经过来收了四五趟苞米了,价格给的高。因为收得有点早,我们都在地里挑个大饱满的给他,反响不错,中秋节这几天还要过来收。他还看上了我家地里的菜,我们都约好了,以后继续合作,双赢!”

李大叔说,中秋节对农民来说是代表收获的节日,一般家家户户都比较忙。“今年咱们这里大丰收,你往地里一走,看着就舒心。我现在每天都得走上一圈,带几穂苞米回家往灶坑里一放,烤好了给孙子孙女吃。”地里的活儿得干,家里也得收拾,李大叔早就安排好了中秋要做的事。“我打算趁着孩子们在家,把自家吃用的苞米先收拾出来,我和儿子在地里干活,儿媳妇们在家剥苞米、晒干,孙子孙女在院子里玩,晚上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忙在中秋 浓情满怀

中秋节给亲朋好友送上一盒月饼,借此传达祝福是人们过节必不可少的仪式。如今,随着电商与物流的发展,网购月饼和节前互寄月饼成了很多市民的选择。为了能把月饼尽快送到顾客手中,快递小哥成了最忙碌的一群人。

“从一周前开始与过节有关的快递就逐渐增多了,尤其是月饼的快递派件和收件非常多,大概占了我这几天所有派件量的四成。”快递小哥姚宏伟说,节前有些企业会给员工和合作伙伴寄月饼,也有片区做网络主播的或是开网店的人往出发月饼,这样的快递一般要好几个快递员一起加班加点地忙活才能保证顺利装车运走。

“这两年还有好多人学做手工月饼寄给亲朋好友。我前几天上门收件时,一位60多岁的阿姨就拿出自己亲手做的月饼和酱牛肉说要寄给她儿子和姑娘。阿姨千叮咛万嘱咐让我小心轻放,别摔碎了,并且一定要节前送到。我跟她保证了,当天就帮她发走了,估计这时候她家孩子已经收到了。”姚宏伟老家在通化市农村,他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都是快递员最忙的时候!”今年中秋节他不回家了,“10月3号正好是我爸生日,我月底提前请几天假,带着老婆孩子回去多待几天,陪陪我爸妈。等我回来正好赶上‘双十一’‘双十二’,再加上元旦和春节,那时会更忙。”

“家人们,这是今天新到的紫皮茄子,很嫩啊,还有芦笋,都是收割完立马运过来的,新鲜着呢。有需要就拍店里的链接啊。下午我们还有一车水果回来,保证都是好货,咱店里还能打包,也有直接装好的水果礼盒,到时候我把链接发给大家!”长春市创意路附近的一家超市里,客服马璐正忙着拍小视频传到微信群里给顾客们看。“这不马上中秋了嘛,咱家的老顾客都等着店里上新货,什么水果礼盒、月饼礼盒什么的,还有呼声最高的海鲜、花束和零食大礼包,很多人过来问。”马璐从中秋节前一周就忙活起来,拍视频、做链接、回复顾客信息、给货品打包装箱、核对数量……微凉的天气里愣是忙得满头汗。记者问她中秋节是否休息,她笑着说:“不休,我们这儿来的都是老顾客和周边的居民,过节了大家都要吃团圆饭,对生鲜的需求量非常大,咱也要保障好居民的菜篮子,让他们都能吃上最新鲜的菜!”

这个中秋,忙碌的除了快递小哥、菜贩,还有社区的工作人员。这不,中秋节前,为了让辖区的困难家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以及社区大家庭的温暖,长春市中海南溪社区联合辖区共建单位开展了“浓情中秋话团圆 助困帮扶暖人间”中秋慰问活动。社区的工作人员逐家逐户走访了辖区的低保户、残疾人及特殊家庭,详细询问了他们的身体情况、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并送去了月饼及米面油等节日慰问品。社区的高大爷说:“社区干部逢年过节都会过来看望我,儿女不在身边,社区工作者就跟自家孩子一样,当我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帮助我,真得非常感谢他们。”

当非遗遇到中秋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我省非遗传承人通过一双双巧手和精湛的技艺,为中秋节献上了一份礼物。

绳编于2021入选“吉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承人徐晓雪最近十分忙碌,许多爱美的女士纷纷将玉石、珠宝等小配件送到她这里来,希望通过她的巧手,编织出更美的挂饰,在中秋节时能为自己带来独一无二的传统装扮,其中不乏一些带有小兔子等中秋元素的手链。

在忙碌的间隙,徐晓雪特意抽出一整天的时间,制作了一件“中秋明月夜,金桂十里香”的挂件,用非遗技艺献礼传统民俗。该作品整体是用蜡线编织而成,徐晓雪告诉记者,中间的圆代表满月、月圆。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花卉之一,中秋赏桂是自古就有的传统习俗。在该作品中,圆月之中几朵“娇艳欲滴”的桂花挂在枝头,连“玉兔”也忍不住前来欣赏。据了解,每年到了中秋、端午等传统节日,徐晓雪都习惯制作一些绳编作品,充分将非遗技艺与中国传统元素相结合,以期让更多人能够在了解非遗的同时,也将传统节日的风俗传承下去。

我省非遗项目老怀德满族剪纸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闫雪玲将剪纸与中秋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一幅传统气息浓郁又不失可爱的作品。闫雪玲介绍说,该作品的主体是中国神话传说“玉兔捣药”,远景为八月十五的圆月,月亮之中的“嫦娥”翩然起舞。在玉兔的身上,又融入了“蝶恋花”“年年有鱼”等元素,蕴含着美好的寓意。有别于传统剪纸的单一红色,闫雪玲用套色剪纸技艺,构成了这幅颜色鲜艳的作品,希望用非遗作品为中秋献礼,表达吉林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在延边州光东村,水稻即将迎来丰收,这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村里的朝鲜族村民也为游客展示起了“尤茨”。尤茨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是朝鲜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项融文化、体育、游戏于一体的民俗活动。趣味十足的“尤茨”让游客大开眼界。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