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吉林医药学院迎来建校70周年华诞。
70年风雨沧桑,70年红心向党。从硝烟弥漫的战火中诞生到整体移交地方办学,从军队紧急需求轮训卫生人员到纳入国家普通高等教育序列,从最初的东北军区空军军医学校、首届招收1个军医专业、168名部队学员,发展到今天的23个本科专业和万余名在校学生,一代代“吉医人”始终坚守和传承“服从命令听党指挥”的军魂,持续谱写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壮丽诗篇。
学校有力传承部队优良传统,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2013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高水平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获得国际认可的“通行证”。学校设有14个教学单位、1个科研单位、1所直属附属医院和3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各类实习实训基地163家,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0957人。近3年,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学校现开设的本科专业,均与医学紧密相关。学校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红十字模范校、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首批中医类别实践技能考试基地、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基地、全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院校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沉甸甸的国字号荣誉,印证了学校的辉煌业绩。今天,吉林医药学院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在建设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征程上阔步前行。
栉风沐雨 砥砺七秩
吉林医药学院地处吉林省吉林市,曾为空军系统唯一的医学院校,有52年的军队办学历史和18年的地方高校办学历程。
军史辉煌,文脉绵延。1949年11月,人民空军正式成立,急需大批专业卫生干部。1950年6月,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空军官兵医疗需求呼唤专业医学人才保障。1952年9月20日,东北军区空军军医学校在辽宁省沈阳市正式成立。1961年,学校更名为空军卫生学校,校址迁至吉林省长春市;1975年学校更名为空军军医学校,自此定址吉林省吉林市办学;1986年学校更名为空军医学专科学校;1993年学校更名为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999年学校从空军转隶至原总后勤部,更名为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军队办学历史一直延至2004年。
创业维艰,持续壮大。“白手起家”是建校之初的真实写照,秉承“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豪迈和执着,第一代“吉医人”以“拓荒牛”的干劲,开启了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缺少师资力量,学校四处招贤纳才;缺少教室宿舍,师生自己新建;缺少教学用具,师生自己制作。正是吉医前辈们的无私奉献,才积淀了学校丰厚的精神力量,奠定了学校持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
移交地方,二次启航。2004年8月27日,奉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命令,学校从军队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从此踏上了国家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崭新征程。时至今日,学校已发展成为涵盖医、理、工、管4个学科门类、开办23个本科专业、招收全日制在校生数量突破万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今天的吉林医药学院,正以日新月异的创新作为,行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高质量发展道路上。
立德树人 矢志不移
建强主力,锻造师资。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军队办学期间,学校制定实施“讲好一堂课”标准,遴选人才精心培养,涌现出了以张万超、李德华、侯景孝、沈玉清、潘文干、窦肇华、孙三省、方忠孝、卓安山、李年发、王良瑾、秦玉虎等为代表的空军医学教育系统知名专家教授。近年来,学校出台博士教师队伍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加强高学历人才引培稳用工作,形成了素质良好、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2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56人,高级职称教师213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吉林省长白山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吉林省长白山领军人才1人、吉林省长白山人才工程青年拔尖类人才人选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12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1人、吉林省高校首批学科领军型教授1人、吉林省高校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1人、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人、吉林省教学名师3人、吉林省教学新秀3人、吉林省网络教育名师1人、吉林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1人、吉林省优秀教师2人。
建精专业,培育特色。学校对标国家健康产业发展需求,以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为依据,结合学校专业建设发展规划,邀请用人单位参加研讨论证,灵活调整和新增专业。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A类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转型发展示范单位3个、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9个、首批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获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16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省级“学科育人示范课程”2项、省级校企合作开发立项建设课程1项;获吉林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第一临床医学院·附属四六五医院是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文明单位;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是国家“高血压教育与管理规范化示范基地”、中国“卒中中心及卒中防治联盟成员单位”。
建优模式,合力育人。军队办学期间,学校立足为师级以下部队培养“三得”(留得住、用得上、信得过)医学人才,持续推行“三热爱一献身”(爱学校、爱驻地、爱专业,献身军队医疗卫生事业)和“双向激励”(用学校建设发展成就激励校友爱校荣校,用优秀校友闪光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学有榜样)育人模式,相关成果三次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俞梦孙、共和国少将徐卸古、卢震,第四十四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蔡红霞等杰出校友。整体移交地方办学以来,学校继续坚守为国家基层一线培养医学人才的服务定位,将育人标准进一步拓展为“五得”(增加“下得去、干得好”)人才,确立“一中心、四导向”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中心”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四导向”即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以能力为导向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个性发展为导向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涌现出优秀大学生村官高键、紧急救人的好医生尹秋萍、优秀士兵李志宽等一大批扎根基层的励志校友。7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共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七万余名优秀医学人才,毕业生遍布祖国大江南北。
科技攻关 奋勇攀登
突出应用,夯实基础。军队办学期间,学校牢固树立科技强校意识,鼓励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广泛开展科研活动,“模拟微波武器对模拟飞行条件下动物损伤的实验研究”等一大批高水平科研成果相继诞生,研发出脑活素、抗乙肝活素、猪脾转移因子、胸腺肽、降压牙膏等一系列生化制剂和保健产品,曾获国家发明奖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86项。
壮大学科,建强平台。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学科建设,临床医学、药学获批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优势特色学科。2015年,学校成为省属首批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试点单位,现为吉林省硕士授权单位立项建设A类高校。多年来,学校与延边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共计156人。学校建有省级科研平台26个,其中省科技创新中心2个、“院士工作站”1个;建有吉林市应用产业研究院4个、产业研究中心1个。
强化应用,再创佳绩。整体移交地方办学以来,学校紧扣应用型大学办学类型定位,持续加强应用研究,立项科技部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项,其中与南京大学合作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1项。获吉林省科学技术奖30项,其中二等奖9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55篇;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40项;与企业合作单个横向项目经费最高达400万元。
社会服务 弦歌不辍
五疗一体,产业服务。学校精心打造“诊疗、药疗、体疗、食疗、心疗”等“五疗一体”为核心的健康产业服务模式。诊疗方面,依托吉林省抗体工程协同创新研发中心,重点开展心血管疾病、肿瘤和人畜共患病的精准诊断和靶向治疗(主要是心血管疾病诊断试剂盒和慢性心脏疾病的抗体药);整合附属四六五医院和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相关学科,开展老年病应用研究,充分发挥学校生殖医学、口腔医学学科优势,在优生优育、儿童口腔正畸方面开展研究,促进成果临床转化。药疗方面,依托“两院一站”,即吉林市现代药物及生物诊治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吉林市化学药物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和院士工作站,联合吉林市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重点开发生物药和化学药。体疗方面,联合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利用与吉林市壹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共建的低压氧舱实验室,模拟高原环境,依托吉林市南部新城筑石国际健康产业双创基地,与白俄罗斯合作,开展冰雪运动员的科学选拔、体能训练和损伤诊疗。食疗方面,作为中国微量元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单位,依托吉林市营养健康食品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开展慢性病保健食品、老年和婴幼儿营养保健食品及特色玉米类粗粮健康食品开发。心疗方面,作为吉林市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单位,依托学校心理学科专业,开展老年和小儿心理干预、心理疏导等服务。
对接政企,智力服务。学校对标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致力服务“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建设,先后与长春市、吉林市、通化市、梅河口市、白山市、辽源市和敦化市等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深推政校企合作,联合政府和企业,以社会需求为引领,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融合发力、协同创新。学校积极发挥医学院校优势,依托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等方式,开展科普服务和技能培训,累计受益3万余人。学校深入落实吉林市“校城融合人才驱动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在岗乡村医生培训千人计划”“社区卫生人才培训千人计划”“心血管急救技能培训千人计划”,助力吉林省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并先后为吉林省公共卫生辅助服务人员、驻地街道派出所民警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心理服务,累计受益1万余人。学校强化校城融合发展,与驻地城市公共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深推合作,为吉林市公交驾驶员开展心理疏导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推动学校更好发挥自身人才优势,企业更好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惠民服务。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强化校企合作,出台《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方案》,紧密对接产业需求,组建医疗与健康服务、现代制药、食品营养与健康和医疗器械与人工智能4个产业学院,与企业签订共建产业学院协议16个,与亚泰医药集团合作成立校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立项建设项目——现代制药产业学院,建立“亚泰定制班”,订单式培养药物制剂、生物制药专业人才,深入推进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持续扩大共同利益汇合点,形成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学校积极开展“访企拓岗”工作,先后走访吉林万通药业集团、长春白求恩制药有限公司、长春国文医院、吉林省安安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吉林国安药业有限公司、万孚(吉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科建集团和博大伟业研发中心等,洽谈成立实习就业基地,签署校企合作协议书,在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实习就业、项目科学研究等方面结出累累硕果。在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号角指引下,学校作为吉林省属本科院校,着眼建设吉林、发展吉林、振兴吉林,努力用吉林人的文化标识,引领更多吉林人扎根吉林、服务吉林。近年来,学校毕业生留省就业率始终保持在50%左右,用实际行动为“大美吉林”的发展助力添彩。
聚焦“三农”,服务振兴。学校积极构建“六位一体”帮扶工作机制,以乡村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增强集体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持续提升帮扶的整体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注重建强驻村力量,先后选派3个批次10名干部派驻村工作。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多种经营专业合作社,同步整合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帮扶、文化帮扶,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协调资金2000余万元,开展医疗义诊30余次。学校连续5年成效考核获评“优秀”等次,其中连续三年满分,对口帮扶村脱贫摘帽,整体进入乡村振兴发展新阶段。学校注重从智力扶贫入手,精心打造“爱心课堂+”模式,广泛凝聚人心,激发内生动力,增强村民自治活力,助力乡村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分类实施“爱心课堂+教育扶贫”“爱心课堂+农家书屋”“爱心课堂+党建”“爱心课堂+环卫整治”“爱心课堂+文化建设”“爱心课堂+法治乡村”“爱心课堂+健康乡村”七大行动,引导村民看到希望、读书增智、爱党信党、美化家园、涵养情怀、学法守法、强健体魄。学校脱贫攻坚和振兴服务实践工作先后被中央电视台、中央广播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中国农村网、吉林省政府政务新闻网等20余家社会主流媒体报道;通过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扶贫杂志社视频访谈节目《小康之路》,向全国推介了教育帮扶工作经验;调研报告《爱心课堂+模式,让村务治理活起来》,作为全国8个案例之一、吉林省唯一案例,入选《中国城乡社区治理蓝皮书丛书(2020)》,相关经验在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经验学术研讨会上交流。
文化积淀 丰厚底蕴
文化标识立校铸魂。长期的办学实践,学校锻造了“博学厚德,扶伤济世”的校训,催生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凝练了“正己正人,敬业精业”的教风,培育了“诚信自信,求知求真”的学风,涵养了以“忠诚敬业”为核心的“吉医精神”。精心设计了校标,持续唱响了校歌,通过特色文化标识凝心聚力,“吉医人”从中找到了文化自信和心灵归宿。学校获评吉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育人)创新发展中心。
精神文明播撒四方。军队办学期间,师生们坚守“人民子弟兵”的角色定位,经常跨出校门、服务百姓,获评“全国共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以来,学校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城市社区和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情,进一步树牢了“学精专业、报国为民”的理想信念。学校连续16年获评吉林省大中小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校团委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被驻地吉林市评为“文明校园示范校”。
景观文化内涵丰厚。依据办学积淀,学校精心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五石(校训石、军魂石、感恩石、誓言石、学风石)砺志、四机(建党号、建军号、建国号、建校号四架军机)铭史、三园(桃李园、杏园、莘子园)敬师、两馆(生命科学馆、校史陈列馆)溯源、一徽(军徽)系魂”的校园景观文化,通过环境熏陶、潜移默化,引导师生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国际交流 拓展影响
放眼世界,深化合作。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以来,学校顺应世界医学发展潮流,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印度、荷兰、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建国际合作实验室,持续培育高水平研究成果。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出国交流学习,2014年以来,学校选派优秀学者相继赴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学习深造,有力拓宽了教师的国际化学术视野。
跨越国境,联合办学。学校与美国圣约翰大学、韩国大邱保健大学、加图立大学签订合作协议。2019年,学校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个(全国仅有44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吉林省仅有4个项目获批),与韩国建阳大学联合开办生物制药本科专业,现已连续招收三批共计百余名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制药专业学生。通过国际联合办学,彰显了现代大学的世界视野。
国际学生,纷至沓来。整体移交吉林省办学以来,学校面向亚洲、非洲10个国家,共招收四批国际学生351人。学校现有国际学生304人,数量规模位居吉林省属高校前列。学校积极组织国际学生参加吉林省在华国际学生“阳光运动文化之旅”“吉林达人比赛”“配音朗诵大赛”以及组织开展“关爱孤寡老人、传递社会大爱”“中国松花江骨科论坛”“戏曲文化进校园”等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持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国际学生管理工作受到教育部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专项调研组、吉林省教育厅留学生管理工作专家组等一致好评。
接力拼搏 再创辉煌
回顾历史,珍惜荣誉。作为曾经的军队医学院校,学校为保障官兵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今作为吉林省唯一独立设置的西医本科院校,学校在“健康中国”和“健康吉林”建设中,继续强力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奋进新时代,肩负新使命,当代“吉医人”正在蓄积“加速度”、誓言跑出好成绩。
不负重托,勇毅前行。对于永恒的教育事业而言,七十年只是历史长河的一瞬间。新时代对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美好医疗服务的新期待就是“吉医人”的奋斗目标。“吉医人”将大力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和以“忠诚敬业”为核心的“吉医精神”,坚定弘扬海纳百川、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创新作为的品格,以更加昂扬的工作状态、更加奋发有为的工作作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紧紧围绕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五个三”办学方略和“十四五”既定的“一二三七”发展战略,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朝着“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赓续贡献“吉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