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爱国之魂弦歌不辍 抗联精神薪火相传

本报记者 刘帅

“日本近日全国捕去了千多革命者,但是劳农的反抗也就随着更加高涨起来,压不下去的。”

1934年3月21日,中华民族抗日英雄、东北抗日联军缔造者之一童长荣在吉林省汪清县十里坪遭遇敌人包围,不幸遇难,年仅27岁。在童长荣写给母亲的家书中,仍不忘民族大义,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家国情怀。

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无数抗联战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部壮丽史诗中最惨烈、最令人动容的重要篇章,铸就了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东北抗联精神。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展现。

作为东北抗联的重要活动区域,我省历来重视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始终将东北抗联精神视为吉林人民与全国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

“每年都有大量的军人、学生、机关团体、各乡镇基层和其他组织团体来陵园悼念烈士,园区接待人数由每年20多万人次逐年递增到40多万人次。每年清明节,杨靖宇将军后代都会来陵园祭拜先辈。”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高境远表示,烈士陵园作为革命英雄的安息之地,蕴含着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是培育民族精神、爱国情怀和道德情操的重要载体,也是青少年、党员干部学习历史知识和革命传统文化的重要课堂。接下来,他们将以烈士陵园为载体,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丰富红色文化展现形式,不断提升基地建设和服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流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根植人心、代代相传。

在通化市的各大讲台上,总能看到孙艳华的身影。作为通化市老干部事迹报告团团长,年逾古稀的孙艳华依旧干劲不减,始终热衷于东北抗联精神与英雄人物事迹宣传。报告团成立十年来,团员们不辞辛苦的宣讲报告,让更多人了解了东北抗联的光荣历史。

“刚开始到各单位宣讲时,我发现很多人对通化的红色历史并不太了解,于是我便不断修整演讲稿,希望把这段历史讲给观众们听。”提到宣讲报告,孙艳华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自己的工作,“我们报告团是在2012年成立的,有时候出去演讲有老兵陪着,就让老兵讲讲自己的战斗故事。有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就全靠自己讲。十年来,走进了通化不少地方。我发现大家对我们的报告很感兴趣,听得都很认真。有时候我们还去幼儿园宣讲,给小朋友们讲讲革命烈士的故事,传承红色文化就要从娃娃抓起。”

“进行民族革命正义的战争,完成那民族解放运动。高悬在我们的天空中,普照着胜利军旗的红光。”由杨靖宇作词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至今还在吉林各地传唱,东北抗联精神也伴随着歌声一起在白山松水间激越回荡,从未间断。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