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黄大年教授回国后带的首批博士研究生,马国庆永远忘不了恩师在病榻上对他说的话,“等我的病好了,咱们继续一起奋斗。你要担负起你的责任,照顾好师弟师妹。”想起先生的嘱托,马国庆眼眶浸湿,这既是先生的心愿和教诲,更是他的责任。
能成为黄大年教授的学生,马国庆说是自己运气好。其实,更有他的勤奋和努力。
1984年,马国庆出生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的一个小村庄,尽管家里并不富裕,但父母省吃俭用也要让他好好读书,并告诉他要踏实做人。2004年,马国庆考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球物理学专业,由于成绩优异,获得了保送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资格,2013年更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留校任教。
2009年,马国庆师从黄大年教授。“老师病得很重的时候我去看他,他当时身体很虚弱,可跟我聊的还是研究的课题,以及我们这些学生还没有解决的问题。他心里牵挂的永远是他的事业和学生。那一刻,除了对老师心怀崇敬,我更希望能成为跟他一样的人。” 回想起与老师朝夕相处的日日夜夜,他至今难抑激动之情,“老师‘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品格与情怀是我学习的榜样,更是我前进的动力。”
高山景行,薪尽火传。
作为全国首批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完成老师未竟的事业始终是马国庆心中所念。
“我们还差得远,国家急需,我们就要做,拼尽全力做。”刚入读博士时恩师说的话,至今还在马国庆的耳畔回响。
为了尽快投入国家科研项目攻关,2018年5月,马国庆提前结束国外访学,在拒绝了多个高薪聘请后回到母校吉林大学,谨遵恩师的教诲,“潜心治学,开拓创新,做真问题,把科研做在实处。”
在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交叉学科融合、跨部门联合等途径,他们成功打破了西方国家对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垄断,研发出航空重磁总场和梯度探测技术,完成了国内首次航空重力梯度仪飞行试验,实现0到1的突破;围绕国家深地、深海资源的战略需求,建立了空-地-井移动平台立体位场探测技术与软件平台,并构建了高分辨率的反演技术,从而实现3km以浅资源的精细刻画;自主研发了基于QT跨平台的软件系统,实现了高性能可视化软件平台的自主化;面临物探工作环境艰苦的问题和考虑安全性,重点开展重载荷旋翼物探无人机的研制,实现了长航时3小时、载荷150kg,有效支撑了多类型地球物理设备的搭载问题,为实现地球物理的无人化和绿色勘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搞科研一定要坚守住初心,耐得住孤独。”在攻克一道道科研难关的过程中,马国庆深深体会了老师曾经说过的话。“每当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想起老师的话,想起老师那种勇于探索、坚持不懈的精神,我就告诉自己决不能放弃。”几年来,凭借着对科研执着认真的态度、坚韧不拔的信念,马国庆在自己的科研领域已卓有建树,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检索论文30多篇,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创新的位场数据处理与解释方法体系。
“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曾经是黄大年教授的心愿。作为黄大年的学生、吉林大学一名优秀青年教师,接过老师手中的接力棒,把全部身心投入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事业中,在马国庆看来是自己必须承担的使命。
2020年初疫情期间,有的学生购买防疫物品困难,他得知后自行出资,购买防疫物品寄到学生手中;有学生电脑出现问题,他将自己所用电脑邮寄到学生家中,让其来完成论文;他悉心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创新杯地球物理知识竞赛、勘探地球物理竞赛,获得了特等奖和一等奖……
在教师的岗位上工作近9年来,马国庆培养了研究生22名,参与编写教材及专著2部,承担国家项目十余项。同时,他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完成吉林省教改项目两项,获得中国地质学会奖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奖励3项,以及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二等奖、吉林大学李四光青年教师奖等多项荣誉。
“地学建设需要几代人的接续奋斗,育人更要拼尽全力。”从教多年来,恩师的教诲马国庆从未忘记。
“事儿要说圆,逻辑得闭环。我记得黄老师最爱画逻辑圈图,指导论文、科研规划时,总是一边说一边写。”
这种求真求实的科研精神,在马国庆身上延续着——一份科研项目规划,推倒重来是常事,改动不下20遍也是常态。对此,马国庆的学生牛润馨深有感触。“没有依据,不能乱说!”当牛润馨第一次把自己的科研汇报交给老师的时候,就遭到了老师的质疑,在老师一次次对科研结果的追问下,如今的她已经理清了老师的思路——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什么假设、运用什么方法、得到什么结论,逻辑要严!这就是马国庆科研的“标准线”。
在马国庆看来,传承老师科技报国的初心,为完成老师未竟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就是对老师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