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湖公园里游湖泛舟,在劳动公园里赏花阅景,在净月潭公园里踏绿寻春……昔日,这些熟悉的公园丰富着长春市民的休闲生活,如今,175个城市公园让长春市民感受着诗意栖居的生活新体验。
北湖湿地公园
秋在园中过 人在画中游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9月中旬,北湖公园里已然有了秋的味道。秋日暖阳里,长街曲巷、小桥流水、游人如织,如画般的美景,让人沉醉其中。
“北湖风景美不胜收,但曾经的这里可不是这样。”家住长春新区的市民石先生告诉记者,北湖这块区域曾经非常荒凉,经过几年的生态治理和环境打造,如今成为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变化翻天覆地,就像一位出落得亭亭玉立的女子一般,温婉娴静,内敛却动人。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长春市中心东北部,坐落在长春新区,位于伊通河的下游,属长吉图发展战略规划的核心区。公园自2012年7月正式对游客开放,2013年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5月26日又被正式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北湖公园已建设成为集自然生态、科普教育、休闲娱乐、商务商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的热点公园之一。
夕阳西下的北湖静谧美好,孩子们站在石头上挥舞着风车美成了剪影;湖中波光粼粼,荷花随风而动,岸边芦苇荡漾,树影婆娑。家住附近的赵静告诉记者,因为被北湖的景色吸引,两年前她在北湖附近买了新房,一年四季享受这里的不同风光。“每到周末我都会带着孩子来这里游玩,北湖不仅有美景,还新建了不少娱乐设施,我儿子对这里的水上项目和玻璃栈道情有独钟。”赵静表示,这两年长春市新建了很多公园,听说各有千秋,她会和家人一起陆续“打卡”,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幸福生活。
百木园、百花园
以绿为邻 与花共舞
“最近气温升高了,天气又好,正好带孩子出来玩玩,呼吸一下新鲜空气。”9月13日下午,秋高气爽,吴女士带着5岁的女儿在长春市百木园内玩耍。“这是离我家最近的公园,绿化好,人也不多,有空了我们就来逛一逛。”
“以前总不知道带孩子去哪玩,一些大的公园人都比较多,离我家也远,自从知道了百木园后,这儿就成为我和家人最常来的公园了。这里各项设施齐全,维护得也特别好,在这坐坐,听着风吹过树叶的声音感觉很惬意。”
九月的百木园已经有了一丝秋意,树叶已经开始泛黄,落叶也开始多了起来。正在遛弯的周大爷告诉记者,百木园马上要迎来最美的季节了。“秋天的百木园是最美的,金黄火红的落叶铺盖在地上,漫步其中,美不可言,不少人都会来拍照。”
“紧挨着百木园还有个百花园,各有特色。”周大爷说道,“百木园里边有各种树,百花园里是各种花,我比较喜欢百木园,但是我老伴就喜欢百花园,她说看到五颜六色的花,心里就格外欢喜。”
在旁边的百花园内,绿草如茵、鲜花盛开,不少市民在此悠闲漫步。“虽然现在的花落了很多,但是也挺漂亮的,那边的湖里还有荷花呢,特别好看。只要有空了我就带老爸来走走,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正在陪着父亲散步的李女士表示,老人虽然已经在城市居住多年,但是总是不太习惯车水马龙的繁华,更偏爱花草树木,这个离家不远的公园已经成为父亲最喜欢逛的地方。“这个公园离家近,面积也不是很大,我父亲82岁了,走路走时间长了腿脚就不舒服,所以一些大的公园他逛着累,这个就正好,看着这些花,老爷子心情也好。”
在百花园的中心位置有一处荷花池,荷花在荷叶中亭亭玉立,池塘边垂柳随风轻摇,在一旁的栈道上孩子们在玩闹嬉戏,不时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工业轨迹公园
带你走进“时光隧道”
充满工业气息的古铜色雕像、车身斑驳的8000型老式电车、数百米长的老式铁轨枕木轨道、红色的骑行大道、记载着历史发展的照片长廊……漫步在伊通河畔、位于南三环桥至卫星桥西岸的工业轨迹公园,浓郁的工业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这公园修得很有特色,老站台、老摩电、有历史感的轨道,还有很多雕塑,让公园有文化、有内涵!”每天中午,43岁的长春市民王萍都会来公园散步、锻炼。“沿着河畔走一走,呼吸着新鲜空气;到老轨道那儿转一转,和雕像合个影,拍几张大照片;再和每天都能遇到的同样来散步和骑行的人天南地北地聊聊天,这是我一天中最轻松快乐的时光。”王萍说,她家和公司都离公园不远,步行到这里只需10多分钟,每天除了中午会过来外,上下班的时候,她也会特意路过这里,感受闹市中难得的静谧。
“工业轨迹公园承载了不少咱们老长春人的工业记忆。”9月14日,推着坐轮椅的母亲和家人一起到公园游玩的杨家林告诉记者,他是一汽的退休员工,一辈子都和机械打交道,他说自己经历并见证了城市工业的飞速发展,这也让他对工业轨迹公园有一份特殊的感情。“我很喜欢带家人到公园转转,你看这里,有着我们老长春人的特殊记忆,更能看到长春这些年的飞速发展。”站在老电车的不远处,看着一辆轻轨车从卫星路上方穿过工业轨迹公园,新老轨道交通形成了鲜明对比,杨家林感叹地说,每每看到这些,他总会感到发自内心的自豪。
在工业轨迹公园,一个个雕塑、一件件老物件、一幅幅图片,不仅勾起了老人们的珍贵记忆,更是很多人感受历史、了解长春的窗口。
“爸爸,那是戴着安全帽的工人叔叔吗?”“是啊,你看,工人叔叔的雕像里,还有大吊车、小汽车呢。”“对呀对呀,叔叔好厉害啊!那下边这行是在录节目吗?我看到摄像机和麦克风了。”……在公园草坪上古铜色的工人雕塑前,一位年轻的家长带着上幼儿园的儿子辨认雕像的内容。不一会儿,他们又去了旁边的图片展区,家长抱着孩子说着图片里都讲了什么。“咱们长春是老工业基地,这些内容在公园里随处可见,孩子虽然还小,但总听讲解,也能记住不少东西,对着雕像和展板上的图像,也能辨认出一些内容了,还会和公园里的小朋友一起说这些内容。”家长胡秀峰笑着说,当年他的父亲也是这样把对家乡的认知一点点教给他的,如今他也要把这些教给自己的孩子。他说,每天带着家人来公园逛逛,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水文化生态园
解锁年代记忆
西临亚泰大街、南邻净水路、东至东岭南街的长春水文化生态园曾经是老长春人熟悉的净水厂。自2018年开园后,随着不断升级改造,已经成为了地处市中心的一座深受市民喜爱的公园。秋来之时,水文化生态园依旧绿意盎然,特别是连日来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园区里迎来了不少市民休闲徒步、拍照“打卡”。
71岁的周森住在东岭南街附近的小区,步行5分钟即可到达水文化生态园,“只要天气好,我和老伴几乎每天都到这儿转一圈,空气好,环境好,特别适合老年人散步。”周森说,水文化生态园里有时候会举办一些在他看来挺新潮的活动,“有时候我也看不太懂,但是我看年轻人都特别喜欢,我这人愿意学学新鲜事物,我总跟老伴凑热闹多看几眼。”
周森提到的“新潮、时尚”的活动,在水文化生态园里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例如最近每周五傍晚的黑胶唱片沙龙就吸引了一些“小众”音乐爱好者。林同学告诉记者,她是外地到长春求学的大四学生,对艺术相关的活动颇感兴趣。“到长春读大学之后,我发现这个城市的艺术氛围真的很浓,尤其是水文化生态园的活动很合我口味。”这个暑假林同学没有回家,留在长春准备考研,也趁机领略了与众不同的公园文化。“7月份的时候我在水园看过一场环境戏剧,形式挺新奇的。”林同学说的是当时吉林艺术学院承担的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资助项目、大型环境戏剧《消失与重现》,在长春水文化生态园的下沉雨水花园演出,“就地取材”的露天场景成了演员表演的舞台,而和林同学一样的还有60位观众,被分成两组,演员的表演近在咫尺,演完一场戏后,观众还跟着演员转场。公园成了戏剧表演的露天舞台,这让林同学直呼过瘾。
水文化生态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的好去处,秋天还迎来了一波“打卡”热。在园区漫步,能遇到不少年轻人在这里取景拍照。一步一景,随处都能拍出艺术气息。今年这里还融入了消防元素,在古树广场和全龄活动乐园之间打造了消防主题公园,采用雕塑、趣味小物等主题装饰以及消防宣传展板、座椅、灯箱、提示牌等功能性物件为表现手法,把消防元素融入到了自然景观和园林设计中。市民可以在休闲娱乐时,提升消防意识。
还有市民到水文化生态园是特意寻找“网红打卡地”的,“今年春节那时候一直看电视剧《人世间》,孩子告诉我‘周秉昆’家就是在水文化生态园拍的,我跟老同学上这儿来溜达,特意找找。”年近七旬的孙阿姨也像年轻人一样,不甘示弱地前来“打卡”。
用城市绿色定义美好生活,让生态文明成为最美风景,人城和谐,人与自然共生,这是长春这座城市的不断追求。记者从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部门了解到,依据长春市总体规划和生态绿地系统规划,长春市林业和园林局以绿色宜居森林城建设为依托,深入实践绿色发展战略,各城区、开发区公园建设和伊通河综合治理项目同步进行,进一步完善公园绿地布局,扩展服务半径,努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通过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和道路、水系沿线绿化等,形成城园融合、以人为本的生态格局,塑造城市、绿地融会贯通、城绿融合的绿色开放空间体系。
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长春市域公园总计175座,总面积4595.2公顷。通过持续扩大公园总量,逐步调优公园布局,切实增强公园服务的普惠性,不断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对休闲游憩空间的需求。今年,长春启动建设同心湖公园、咏春公园、百草园、香湾公园、君兰公园等5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