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松原

科技赋能土地 丰收近在眼前

本报记者 王欣欣

“这颗粒长得不错,很饱满,看这长势,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在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改良稻田基地测产大会现场,一位参加会议的科研人员看到长势喜人的麦子时高兴地说。

田野上,一畦畦水稻稻穗饱满,散发着金灿灿的光芒,一片丰收在望的美好画卷。但在2021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颗粒无收的盐碱地。

近年来,前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改造,始终将其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千亿斤粮食”工程重大部署、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民稳定增收的一项重要任务,牢牢抓在手上。“十三五”以来,共实施27个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改造项目,累计投资达17.1亿元,改造面积达到8万余亩。昔日的“不毛地”如今已变成了“米粮仓”,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改造正逐渐成为前郭县粮食生产的新增长极。

盐碱地改良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通过近10余年的研究,在盐碱地治理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新型土壤调理剂,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攻克了盐碱地向耕地转化以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重度盐碱地向优质耕地的转化及盐碱地全域生态修复。该技术已在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等地的大面积大流域盐碱土地整治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当年修复、当年高产、连年稳产的治理成效,并且一次改良,长期有效。

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区块就采用了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教授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由吉林沃野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等负责工程整治,土壤改良与种植管理。

“在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改良区块的土地改良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利用改良剂后使原有的盐碱地土质颗粒变大,土壤出现缝隙,随着雨水的渗透,地表盐碱成分随着土壤缝隙下沉流失,从而达到改良土地的功效,效果还是很显著的。”胡树文教授介绍。

据吉林沃野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介绍,他们公司自2021年开始投产于前郭县红星牧场盐碱地改良区块项目之中,今年新改良种植面积约91公顷,累计土壤改良与种植面积约150公顷。改良后的盐碱地种出来的水稻含有弱碱性,口感好、营养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今年通过测产显示稻穗颗粒饱满、长势喜人,产量将会大大超过去年。

“为了给即将进行的实收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产量数据参考,我们今天对吉林沃野生态环境修复有限公司种植的稻田进行了理论测产,我们随机收取几个点的稻穗,将选取的稻穗所产出的粮食数量套用理论测产公式进行计算,测算出今年的大致产量。”现场技术人员介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