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11版:区域传真·白城

全面起势谋求新突破 追赶发展实现新跨越

——解锁三年来通榆县高质量发展“密码”

本报记者 张磊 尹雪

立足风光资源优势,清洁能源实现大发展

以“小积分”激活“大德治”

村容村貌发生质的变化

风电装备制造产业蓬勃发展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潘晟昱 摄

2019年以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通榆县上下积极努力,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实现了“三个历史性跨越”。

实现从深度贫困到乡村富美的历史性跨越。通榆县占白城市三分之一的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7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村均超百万”;拆除所有危旧土房、残墙断壁,行政村的主要街道、广场及空地全部绿化,实现“一屯一景,一村一园”,村屯面貌彻底改观。

实现从农牧业大县到工业强县的历史性跨越。通榆县工业总产值三年翻了一番多,工业增加值是2019年的5.3倍,制造业税收增长了1.5倍,预计今年年底全县二产占比将首次超过一产,加速迈向工业大县。

实现县域发展从“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通榆县去年GDP增速由全省42个县市的末位上升到第8位,居白城市第1位。今年上半年,GDP增速居全省第2位、白城市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接近翻番,增速居全省第1位。

通榆县通过三年来的不懈奋斗和实践,探索出“通榆模式”,为白城市县域突破和乡村振兴作出成功示范,为全市县域突破和乡村振兴明确方向和路径,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通榆模式”的根本在于找准出路,大抓招商上项目

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通榆县作为曾经的深度贫困县,是典型的经济弱县、财政穷县。针对“县域穷,穷在项目建设上”的实际,省委主要负责人在通榆调研时多次强调项目招商工作,要求坚持项目为王、项目带动,狠抓项目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模式。通榆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突破的“主抓手”,下定决心,锁定目标,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

在招商机制上,通榆县成立由副县级以上负责人任组长的23个常态化招商小组,实行“旬例会”制度,变过去“一阵风”“集中式”招商,为现在“月月招商”“天天招商”的常态化招商。

在招商内容上,通榆县既坚持让已有的资源“有中生优”,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式招商,实现全产业链闭环发展;也注重“无中生有”,通过资源再造引进新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链条。

在招商对象上,通榆县注重择优选强,紧盯央企、国企和知名民企,全力引进加工型、科技型、税源型企业项目,特别是下大力气招引一些科技创新实力强的企业。

在招商形式上,通榆县打好感情招商、以商招商、线上招商、第三方招商“组合拳”,在疫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视频连线等“云洽谈”方式,成功引进总投资67亿元的德翔1亿只鸡全产业链、总投资10亿元的储能钒电池系统集成、总投资5亿元的施必牢紧固系统智能制造等多个大项目、好项目,平均每个月都有新项目落地。

截至目前,通榆县项目集聚效应逐步显现,新近签约投资100亿元的京东产业新基建战略合作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神威太湖之光通榆超算中心项目,都是企业在半年多前就开始考察通榆,进而洽谈达成的合作。大招商、大项目带来了大投资、大效益,全县固投在白城市占比连续两年接近或超过50%,今年上半年居全省第8位、全市第1位;去年全县税收在政策减免情况下仍然增长19.7%,预计“十四五”末能够彻底扭转非税占比大、税收占比小的局面。

“通榆模式”的路径在于坚持工业率先突破,形成全链条、集群式、多元化的产业支撑

针对“大资源、小产业”“大农业、小工业”的困局,通榆县积极推动全资源转化、全要素谋划、全产业循环、多领域突破,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通榆县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县域发展的“突破口”,确立了“工业强县”的发展定位,以系统观念和全产业链思维,推动资源优势不断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

立足风光富集优势,围绕清洁能源开发和风电装备制造做文章,推动三一重能整机落地,引进远景集团、东方电气、水发电力、凡瑞重工、施必牢等龙头企业,通榆成为全省清洁能源开发第一大县、全国新能源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和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最全县份。

立足农畜产品质量好、规模大的优势,引进牧原400万头生猪、吉运2万头肉牛、德翔1亿只鸡等养殖加工一体化项目,改变了过去有养殖场、没屠宰场的历史,生猪、肉牛、肉鸡、农产品加工实现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全县初步构建起六个“百亿产业发展集群”,探索出了具有通榆特色的工业化发展新路径,今年年底工业产值有望实现百亿元目标。

“通榆模式”的特色在于突出两个关键,抓好乡村产业项目和人居环境整治

通榆县在深度贫困县“摘帽”后,走出一条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路,是一个必须回答好的重大课题。省委主要负责人反复叮嘱,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参与受益;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内涵和“颜值”。为此,通榆县在乡村振兴开局起步阶段,就把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作为工作重点。

在乡村产业发展上,注重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出“龙头企业+”“科技+”“金融+”三种产业发展模式,创建和发展肉牛、肉羊、杂粮杂豆、辣椒、庭院经济、新能源、生态型土地综合整治“七大产业”,尤其是“政府搭台、企业引领、金融助力、保险兜底、农户参与”的五位一体肉牛养殖模式,促进快速扩群增量。

截至目前,通榆县肉牛发展到26.2万头,增长35%,总量占白城市一半、居全省第3位。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深入实施危旧土房圈舍灭迹、“一屯一景”“一村一园”“十年再造百万林”“十棵树工程”“人畜分离”以及柴草垛庭院规范工程,大力开展示范村创建和创先争优评比活动,环境整治由公共空间转向农户庭院、由村村干净转向家家干净,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通榆模式”的创新在于探索德治善治新模式,聚焦乡风文明实现治理有效

省委主要负责人在通榆调研时多次指出,要坚持不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引导群众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为此,通榆县锚定目标、靶向施策,着力探索以“德治”引导“自治”,用“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创新开展“孝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通榆县选择经济条件较好的18个村试点建设孝老餐厅,为70周岁以上老人每天提供一顿免费午餐,并配建休息室、活动室、老年书屋等多种为老服务场所,开发孝老公益岗,护助农村老年特殊群体,弘扬了孝老敬老传统美德,也拉近了基层党群干群关系。

创新实施“小积分”激活“大德治”村民自治模式。以村规民约为主要载体,创建德治积分榜,村民通过参与各类活动获取积分,积分可在本乡镇所有定点商店兑换商品。同时,根据积分数量设计不同等级积分卡,在县城88家信誉较好的商户享受折扣待遇,村集体每年投入年收入的20%支持运行。这种模式成为引领农村向善向好、弘扬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和抓手,增强了农民的荣誉感、获得感和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自觉性。

“通榆模式”的关键在于抓党建引领,着力夯实基层基础

村级党组织处于组织体系的最末端,联系群众的最前沿。针对“村集体经济不强、服务能力欠缺”的问题,通榆县坚持基层导向、重心下移,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为此,通榆县坚持把建强乡村党组织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

加大乡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为全县172个行政村各配备1名大学生村官。结合换届,一次性选强配齐乡、村两级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学历经历明显优化。特别是在全县符合资格条件的100名第一书记中,提拔重用了78名,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创新乡村干部激励机制。实行“重奖激励、小奖鞭策”的方式,每年评出一、二、三类乡镇各3个,一、二、三类村各30个,对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分别给予不同档次的奖励,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此外,大幅提升社主任工资,由原来每年1000元调整到每年不低于6000元,最大限度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全力开展“三资清理”。今年以来,通榆县172个行政村共收取资源承包费1.94亿元,成为村集体持久、永续、稳固的收入来源,实现了“村均超百万”目标,加上肉牛、光伏等产业,预计明年将实现“村村超百万”。在通榆县向海蒙古族乡复兴村,仅集体资源清理一项,就使村集体收入增长近17倍,达到120万元,真正让村级组织“有钱办事”“集中资金办大事”。

孝老餐厅里其乐融融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